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8-05-18 15:16:05
近千家公司今年以來接受“體檢”
老套路有新玩法 機構調研暗藏市場“密碼”
□本報記者 徐金忠
機構調研,是A股上市公司信息公開、價值挖掘的重要途徑之一,一些被調研公司股價甚至“一飛沖天”。機構調研看似是A股市場的“日常動作”,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機構調研也在發生變化,看似的老套路其實有新玩法。特別是不同主體參與調研、首次調研覆蓋、組團調研與獨家調研等,都大有門道。
A股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接受機構調研的情況正在顯露市場的“密碼”。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2018年以來,滬深兩市共計有990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了超過2500批/次的機構調研。這一數據意味著這88個交易日期間,平均每天都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接受各類機構的調研。具體來看,這些接受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創個股占比近75%,占了絕大多數;從行業角度來看,今年以來,半導體、工業機械、基礎化工、生物醫藥等行業都是機構重點調研的對象。
券商基金扛大旗
一般而言,參與上市公司機構調研的主要分為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和保險資管以及其它,這五大類機構是調研上市公司的絕對主力,其中,前四類機構更是頻頻出擊調研,成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投資風向標。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今年以來共計有194家券商機構進行了超過8000次上市公司調研。其中,財匯大數據終端顯示,天風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調研頻次居前。查閱其調研對象,華東醫藥、海康威視、匯川技術等是其重點調研的上市公司。
公募基金方面,截至5月16日,幾乎所有公募基金機構都已出擊調研,在2018年以來共計進行超過4800次調研。其中,嘉實基金、華夏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博時基金、銀華基金、鵬華基金等調研上市公司的頻次較高。同樣,??低暋R川技術、華東醫藥、珀萊雅等是公募機構重點調研的對象。
私募機構方面,今年以來共計有1864家私募機構調研超過6000次,這樣的調研頻次放到今年以來的88個交易日中,其密集程度可想而知。源乘投管、景泰利豐、敦和資管、國富資產、凱豐投資、朱雀投資等是其中出擊調研較多的私募機構。調研對象上,??低?、匯川技術、華東醫藥等仍舊是重點對象,但是私募機構在調研對象選擇上明顯更為分散,其重點調研的公司中還有贛鋒鋰業、大華股份、億帆醫藥、信維通信等。
保險及保險資管方面,今年以來,共計近百家保險機構調研近600次。其中,泰康資產、平安資產、人保資產、中國人壽資產、中國平安、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等機構是調研中的明星機構,重點調研的對象中,海康威視、匯川技術、華東醫藥、珀萊雅、贛鋒鋰業等熱門公司赫然在列。
“另類”機構有玄機
除了上述四類參與調研的重頭機構外,其它類型的機構,包括QFII機構、媒體、個人投資者乃至供應商、經銷商等,也頻頻出現在調研上市公司的名單中。
在A股走向國際化、高舉價值投資大旗的背景下,QFII機構的調研動作更是引發市場關注。財匯大數據終端的數據顯示,復華投信、國泰投信、元大投信、群益投信、畢盛資產、統一證券投資信托等是QFII中頻頻出擊調研的機構。
觀察前幾位調研上市公司的明星QFII機構,其重點調研的對象,還是集中在??低暋⑷A東醫藥、信維通信、大華股份等。不過,從個股角度來看,近期有上市公司迎來QFII機構的組團調研,例如贏合科技在5月7日,迎來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瑞銀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霸菱資產管理、貝萊德等QFII機構的集中調研。
個人投資者,包括市場上的“牛散”等,參與對上市公司調研的情況較少且較為分散,市場關注的牛散一般較少直接出面調研上市公司。供應商和經銷商等也會參與對上市公司的調研,但是其調研角度多從產業鏈角度出發,關注具體的業務開展。
對于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認為,其背后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并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QFII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布局思路。
那么不同的機構前來調研,對于上市公司來講是否也有不一樣的結果?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基金、險資、QFII等等密集調研的對象,重合度非常高,個股集中在海康威視、華東醫藥、匯川技術等上市公司。這反映出在市場中,行業龍頭、藍籌白馬等仍然是機構調研的必選項。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在組織機構調研時也是希望廣撒網,邀請行業內眾多機構共同參與,而一些業績說明會等的調研機會,更是會調動行業內眾多機構共同參與。
從機構層面落實到具體個人,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是不同的從業者在調研上市公司這件事情上,勤勉的程度不一。就券商分析師而言,今年以來,有分析師的調研次數超過50次的,這在合計88個交易日的時間中,可謂相當之密集。當然其中也包括部分業績說明會、電話交流會等。天風證券一位分析師稱,業內一般是新入行分析師調研更為勤奮,一則是自身學習積累的需要,二則公司也會鼓勵新分析師多跑跑;另外,跟蹤行業關注度高的分析師調研較為密集,關注度高可以是行業投資機會多,也可以是行業發生重大變化等。
公募基金方面,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有基金經理今年以來保持了一周兩次左右的出差調研節奏,而一些基金經理特別是有其他職務的基金經理幾乎很少參與調研,“目前市場上信源渠道多,調研特別是隨大流的調研,其意義需要打問號。我個人更偏向通過第三方信息篩選后,再選擇重點公司調研,包括其上下游的調研等。”華東一家公募機構投資副總監兼基金經理表示。
看“熱鬧”更看“效果”
從整體角度來看,機構調研看似是A股市場的“日常動作”,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機構調研也在發生變化,看似的老套路其實有新玩法。
從不同機構的調研動作來看,雖然在一些行業明星公司上,機構調研是絕對的隨大流,但是在一些“獨門”公司上,基金機構的調研大有看頭。賽為智能僅在5月11日接受了國泰君安證券的獨家調研,今年以來,賽為智能股價上漲19.17%,好于同期大盤表現;盛路通信今年以來在5月9日接受了方正證券的獨家調研,公司股價自2月以來,上漲走勢明顯;太極股份在今年僅在1月3日和4月3日兩次接受機構調研,其中4月3日,券商、基金等扎堆調研,公司二級市場從3月以來,屢屢有不錯表現。
券商調研中,還有一類“首次覆蓋”的公司,這類上市公司或是新近上市剛剛進入券商調研的視野,或是此前券商調研并未覆蓋,新近加入券商調研的隊伍。
根據券商研究報告,搜索Wind資訊信息發現,截至5月14日,2018年以來,共計有34家上市公司屬于券商“首次覆蓋”對象(其中重復出現在多家券商“首次覆蓋”名單的公司合并計算)。統計發現,券商“首次覆蓋”研報發布日當日(如遇非交易日則順延)股票平均漲幅為0.66%,其中實現上漲的公司達22家,占比達65%。
機構調研在關鍵時刻有“風向標”意義。觀察發現,近期隨著上市公司債務風險的爆發,不少債券融資上市公司迎來機構調研,相關機構希望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了解可能的債務違約風險。
5月15日,美國明晟公司(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同時揭曉6月1日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名單。對比機構調研數據發現,MSCI成分股近期也是機構調研的熱門對象,特別是有多家公司被大量機構組團調研,顯示出機構調研的敏銳嗅覺。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市場上機構調研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等相當多樣,機構調研中既有流于形式的走馬觀花,也有扎扎實實地調研走訪,投資者需要區分對待。總體而言,調研仍是基金機構等發現機會、排除風險等的重要方法,機構調研的熱門個股是當下機構化發展的市場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一般而言這些個股也更容易在當下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