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18-07-24 11:01:07
【社評】還網絡視聽一個健康清朗的空間
具體措施的推進與落實程度,考驗著各方的智慧和決心,也體現著網絡視聽產品生產、傳播和監管鏈條上各個主體的社會責任。這份責任和擔當,關乎網絡視聽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吃這碗飯的個人、企業和平臺在行業中的口碑與前途。
據7月22日《北京青年報》報道,日前央視新聞頻道以“拒絕網絡低俗動漫!”為題,點名批評了B站以及其他網站、APP的低俗動漫內容。針對曝光內容,B站回應稱已下架疑似涉嫌有不良內容的視頻,并啟動復查,同時加強用戶舉報反饋機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問責,對站內內容展開全面清查。
穿著暴露的少女,曖昧的語言和動作……類似內容的動漫視頻和漫畫作品在相關網站和APP上能搜到不少,其中一些還會被作為編輯推薦出現在“追番”首頁和推送文章中,成為平臺和網站的“吸睛”籌碼,進而帶來可觀的播放量和閱讀數,而流量變現后的巨大利益,才是此類現象背后的真正動機。
在資本的逐利性之外,網絡動漫低俗化還須在行業自身尋找原因。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推動動漫行業步入快車道,動漫產業產值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已達1500億元,在6300億元的文娛業總產值中占比24%。盡管如此,網絡動漫在受眾定位上的模糊和混亂仍阻礙其整體水平的提升。制播銜接不順暢、內容審核標準闕如、引進過程缺乏成熟的篩選機制等問題,讓網絡動漫魅影重重,創意古怪、格調不高等一度成為網絡動漫的代名詞。
監管層面的缺位也讓網絡動漫之“污”變成了赤裸裸的明規則。一條網絡動漫作品收獲百萬甚至千萬量級的播放量,這本身就是乍眼的舉報線索,眼下一些平臺掩耳盜鈴來裝傻,監管部門難道也在裝睡?吸睛的視頻過了千萬雙眼,唯獨監管部門沒看到?
時下,青少年群體仍是動漫產品的主要消費對象,產品的內容品質、情節設計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受眾的“三觀”。有報告顯示,超九成的未成年人在上網時遭遇過不良信息侵擾。從各類兒童邪典視頻,到被異化為社會人的小豬佩奇,再到網絡低俗動漫,在青少年觸網日益頻繁和便利的當下,一些網絡文化產品利用未成年人的懵懂好奇來賺快錢的做法,已經成為其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陷阱,稍不留意就會墜入其中。
凈化網絡視聽空間,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2017年6月頒布的《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就對具有宣揚黃賭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等性質的作品有明確的禁止規定,此前文化部也公布過一系列網絡動漫黑名單,對相關企業和平臺關停、處罰,但網絡動漫低俗之風仍難禁絕,違規網絡視聽產品依舊層出不窮。
針對此番事件,有網友在微博發聲“管管孩子,救救動漫”,這固然是發自心底的吶喊,但為網絡動漫“去魅”,更多還要靠平臺自律和監管的常態化。進一步縮小違規產品制作上傳與屏蔽封禁的時間差,通過立法等手段加大相關網絡視聽產品設計者、傳播者、經營者的違規成本,針對網絡視聽產品制定更為明確、細化的制作和引進標準,建立科學分級制、逐步健全播放體制……這些措施的推進與落實程度,考驗著各方的智慧和決心,也體現著網絡視聽產品生產、傳播和監管鏈條上各個主體的社會責任。這份責任和擔當,關乎網絡視聽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決定著吃這碗飯的個人、企業和平臺在行業中的口碑與前途。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紅利期,并不乏一些視聽類網站和平臺的前車之鑒,其中有些甚至已是行業頭部企業,卻因一朝在社會責任和道德層面的失足,讓辛苦多時賺來的名譽與成績頃刻掃地,最終遭遇的則是市值蒸發、資本撤離、人心渙散這樣的悲慘結局。
點名約談、批評,全面刪除、清查……如此針對問題文化產品的整治措施和流程公眾并不陌生,既非第一次,恐怕也不會是最后一次。眼下B站丟面挨罰只是第一步,未來如何讓由更多個C站D站E站組成的網絡視聽空間更加健康清朗,讓觸手可及的網絡視聽產品發揮更多的正向價值,真正做到“幼吾幼,少吾少,長吾長”,各方需要摸索和實踐的還有很多。
韓韞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