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8-09-10 14:27:09
圖為翁愷在上課。浙大提供
中新網杭州9月10日電(謝盼盼 吳雅蘭 柯溢能)說到桃李滿天下,人們腦海里浮現(xiàn)的總是頭發(fā)花白的“老”教師伏在書案上挑燈夜戰(zhàn)的情景。不過,在浙江大學(簡稱“浙大”)有一位老師,年紀不大卻已在全國各地有了100多萬的學生。他的“收徒”方式既跟專業(yè)有關,又帶著明顯的時代特色。
他就是被譽為“中文慕課第一人”的浙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翁愷。今年教師節(jié),他拿到了一張沉甸甸的獎狀,永平杰出教學貢獻獎,獲得獎金1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繼2017年空缺之后,浙大永平獎教金再度頒出杰出教學貢獻獎。
1995年,Java語言橫空出世,在當時的計算機領域引起了一場震動。也是那一年,翁愷從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yè)。作為技術控,翁愷的職業(yè)理想一直是軟件工程師,但因為當年考研失利,他留校當了老師。
3年之后,浙大準備開Java語言這門課。當時在國內高校界,都沒有老師系統(tǒng)學過這門剛誕生3年的編程語言。最終,翁愷和另一位老師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從零開始,是困難,也是挑戰(zhàn),翁愷說,這倒很符合他愛創(chuàng)作的個性,“一張白紙,恰恰給了我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課程如何設計,講什么、怎么講、前后關系是什么,一切都是新的。”
圖為翁愷在上課。浙大提供
如今,他每年都要上10來門課,一年有近600個學時的課程量,這在以課多著稱的計算機學院里也算是相當“可觀”的了。
有句話說,翁愷,是浙大人的老師,更是全國很多人的老師。這樣高的評價,源于慕課。
2014年,翁愷作為第一批老師在教育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剛開始他預估能有幾千人報名就不錯了,沒想到開課前報名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他開的5門課都受到了網友的廣泛好評,單期注冊學生最高達到10萬多人,累計注冊學生超過180萬人次。
這些慕課中的大部分都是翁愷在家中錄制的,靠著書墻,一個人、一個鏡頭、一臺電腦。“這樣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比如離吃飯還有二十分鐘,我就用十分鐘來錄一個程序。”就這樣60分鐘的慕課,翁愷錄制要用120分鐘,剪輯要再花120分鐘,有時候覺得講得不理想,就重新再錄。
翁愷的用心遠不止在技術層面,仔細聽他的慕課,就會發(fā)現(xiàn)與線下的教學并不相同。
“在學校上課,學生是被‘關’在教室里的,不能隨意走動,老師講課也是持續(xù)的。但在網絡課程中,電腦只占據學生面前非常小的一塊空間,學生聽課比較隨意,隨時可以中斷課程。”翁愷心里很清楚,上慕課要想上得出彩,讓學生坐得住,必須來一番重新設計。
翁愷把自己的方法稱為“不講道理”法,一上課就直接敲代碼,一邊敲一邊講解,但學生們非常喜歡,不僅上課認真,而且討論區(qū)互動、答題非常踴躍。
剛開始的時候,翁愷全天候地撲在討論區(qū),一有問題就馬上“滅掉”,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即便他不出面,也有人把問題回答得很好。這下,翁愷心里又想了,會不會都是“托”在發(fā)言呢?于是他做了一個排行榜,統(tǒng)計誰發(fā)帖最多,誰回帖最多,然后排行榜前十的送一個有浙大標志的小禮物。這樣一來,從學生留的快遞地址就能看出這些是不是“真粉”了。
結果讓翁愷很高興。學生中有小學老師,也有偏遠農村的村民。翁愷說,這就是慕課的魅力。“這些同學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給我留下了很多的感動,也讓我們覺得做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的。”
上課也能成為“網紅”,這是翁愷不曾想到的。他說:“不一定就是我上得最好,主要是浙大的品牌效應。”翁愷說,慕課能讓更多的人不出家門就能學到知識,而且課程可以隨時看反復看的特性非常有利于學習,今后我還會一直上下去。(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