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09-26 14:29:09
中國首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梁祝》讓小提琴“說”了中國話
“《梁祝》最大的貢獻是讓小提琴這把西洋樂器說了中國話,讓中國的聽眾可以聽懂它,繼而接納它”,說此話者,正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
59年前,伴隨著《梁祝》的悠揚琴聲,她的名字也響徹大江南北。如今,78歲的俞麗拿已經告別舞臺,卻仍然堅持在三尺講臺,近日,她在上海音樂學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現在還能高高興興做我喜歡的教學工作,還能教多少年,這要看生命還能給我多少時間,我這輩子很多事情都不是我自己選擇的,但我能有今天,只有‘認真’二字。”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裕嫵
故事要從1951年說起。這年的秋天,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上海音樂學院要開辦少年班了。這一年,俞麗拿正好小學畢業,本來已經確定了初中的去向,看到廣告的時候,家人決定讓她去試一試。
結緣小提琴
俞麗拿的爸爸媽媽都是中學老師,媽媽教數學,是一個做事特別認真的班主任,爸爸喜歡音樂,教唱歌。家里的小嬸嬸是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專業學鋼琴的,所以,大家庭里的小孩都跟著這位嬸嬸學鋼琴,“因為孩子比較多,所以是排好時間大家輪流去練鋼琴的,每次輪到我的時候,我都是認認真真地去練。”
報考上海音樂學院少年班的時候,俞麗拿差不多練了一兩年的鋼琴了,所以,在那個并沒有很多學生學習樂器的年代,少年班招收的大多也是從未學過樂器的學生,不少學生考的是聲樂,而俞麗拿則是考的鋼琴。“我還記得我彈的曲目是《莫扎特奏鳴曲》,我是和一個表姐一起去考的,結果表姐落選,我考上了。這個班最初有25名學生,包括劉詩昆。”
在少年班的第一個學期大家都學鋼琴,半年后考試,結束的時候有一個老師坐在教室門口,要求每個人都把手拿出來給他看看,后來分專業的告示貼出來大家才明白:原來老師是在選人去學習弦樂器,老師第一看的是手掌寬不寬,第二則看手指,手掌寬手指細一點的去小提琴,手指粗一點的就大提琴,于是,就這樣,俞麗拿就開始了她和小提琴60多年的緣分。
談到對小提琴的最初印象,俞麗拿連連皺眉,“剛開始很討厭,班上只有一個同學會拉小提琴,我是完全不會的,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拉不成調,刺耳的聲音很難聽,拉琴的動作也是極為別扭不舒服。”
忐忑首演大獲成功
而在那個年代,不僅僅是俞麗拿,還有很多普通的聽眾對小提琴也比較陌生。
上海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為的就是要讓小提琴能講中國話,能為中國的聽眾所聽懂。一開始是改編一些現成的、好聽的民歌或者民族性器樂曲,比如用小提琴來拉《二泉映月》《旱天雷》等,“我們到外灘去表演,演奏完以后,大家笑瞇瞇地聽懂了。我們在這個琴上拉中國的語言,大家就不抗拒這個樂器了。”
1958年的下半年,管弦系開始準備國慶10周年的獻禮作品,備選曲目《梁祝》被獨具慧眼的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孟波選中,熟悉旋律的何占豪和擅長作曲的陳鋼合作完成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1959年5月27日,他們帶著《梁祝》參加了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的新作品音樂會(即后來的“上海之春”)。
這是《梁祝》的首次公演,“那時我是大二下學期,差不多18歲半,對這么一首全新創作的小提琴曲能不能為聽眾所喜歡心里完全沒有底,我那時候就想好好演奏,得到聽眾的認可。”回憶起當年的首演,俞麗拿還印象深刻,“當我拉完最后一個音,是一個很輕的泛音,全場一片寂靜,我正納悶,過了一會,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終于放心了,這個曲子是受到聽眾歡迎的!”
《梁祝》大獲成功,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中國人真正擁有了自己的交響樂。“后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到上海來采訪這次的新作品音樂會,就錄了《梁祝》回去播放,這個錄音后來又制成了唱片,所以,全國其他地方的聽眾聽到的《梁祝》都是來自這個唱片,我的名字也是因為《梁祝》第一次為大家所知曉。”俞麗拿如是說。俞麗拿演奏的這張《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唱片也成為中國器樂唱片發行量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唱片,為此,她也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留校任教兢兢業業數十載
大學畢業后,俞麗拿留校任教。
如今,俞麗拿門下的學生有“金牌”軍團的美譽,其中就包括王之炅、黃蒙拉等中國小提琴優秀演奏家,從教以來,俞麗拿的學生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獎項的有10余人次。
對于其中的秘笈,俞麗拿笑著問道:“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會放棄他嗎?”她認為,現在的教育有點遺憾的是,一旦你走上了學習音樂專業的道路,你的文化課就不可能比得過外面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客觀來說,考進來的孩子水平其實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作為老師,要有責任感,這是起碼的出發點,對于什么樣水平的孩子都不放棄,然后再加上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去挖掘他身上最大的可能,把他扶到他能到的水平。有愛心、責任心和教學經驗,才能使得你的愿望能夠實現。”
在俞麗拿今年的排課表上,記者看到,她仍然保持著一天連續上課9小時的節奏。只是,畢竟已經是78歲的高齡,從去年5月份到今年5月份,她的身體亮出紅燈,“有的時候實在上不動課,學生的課也不能拖,我就躺在這個沙發上上課。最艱難的是上個學期,有三分之二的課都請其他老師代課了,這是我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過的。”
即使如此,俞麗拿也未想過離開講臺,雖然在2010年10月10日,她舉辦了告別演出,告別了那個帶給她榮光的舞臺,“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平衡,家里有病人,負能量比較多,而我熱愛的工作就能給我很多平衡,我喜歡看著學生們朝氣蓬勃的樣子,這份工作給予我的不少于我付出的。”
藝術熏陶 不拘泥于一種樂器
廣州日報:從您的經驗來看,什么時候開始對小朋友的音樂啟蒙比較好?
俞麗拿: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女孩子,她能夠坐得住,做一件事情有持久力,但有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幾分鐘,我也有兩歲多開始學小提琴的學生,而我的孫子,每天睜開眼睛就停不下來,你要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練幾分鐘都是比較困難的,這樣的話,你強求他學到什么程度也是不太現實,只能是慢慢來,說不定哪天就有興趣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因人而異。
不過,如果學樂器的話,比較建議在初二、初三的時候把技術性的東西都解決掉,這就是童子功,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覺悟的話就會比別人慢了,再后面就是不斷地學習各種風格的曲目,掌握各種作品的規律等。
廣州日報:對于啟蒙的樂器有推薦嗎?
俞麗拿:可以學的樂器很多,唱歌畫畫也可以,都是一種藝術的熏陶,不要拘泥于某一種樂器,建議是既然花了錢花了時間就認真對待,不要浪費。
廣州日報:是否必須要考級呢?
俞麗拿:正確對待考級,正確對待了,什么事都會是好事,收獲就會更大一點。每一個人都是做好自己,認真對待認真做,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