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0-09 01:58:10
更大規模減稅,正是企業所需
■ 社論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正在共同擔當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任。這也能為應對經濟穩中有變吃下“定心丸”。
7日,新華社刊發專訪財政部長劉昆文章報道稱,將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并強調,積極財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我們還在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
從執行情況看,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除了表現在大力減稅降費,還有加快債券發行和提速預算執行,確保地方政府加快資金使用,盡快發揮效益。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91.8%,新增專項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85%;前8個月全國財政支出完成預算的67%,9月份進度繼續加快。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局勢,如何增強國內經濟穩定性,是財政政策所要做的工作。而從財政部長此次表態不難看出,加力減負(包括企業和居民)被擺在了首要位置,這個“加力”直接指向了“更大規模、更加明顯”減稅降費。
據悉,按照已經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后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這對企業和民眾來說無疑是利好:如何讓錢“循環”起來,是更加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發力方向,而加力減負就是一個讓錢“循環”起來的最直接辦法。稅收減免可以直接刺激擴大企業生產、提振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直接和效果顯著。
歷史經驗也表明,稅收減免是應對經濟下行一個切實可行的舉措。比起財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稅收尤其是所得稅還能起到“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即在經濟繁榮時抑制通脹,在經濟衰落時減輕蕭條。這種直接從企業端產生的優惠既有利于幫助企業增加利潤,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的具體體現。
在以往,財政政策有時被詬病存在擠出效應,這主要是因為此前的財政政策更多地集中于“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于存在一些壁壘,民間資本無法進入,造成了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
而此次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三管齊下,從企業端減負、居民端降稅、政府端減少開支發力,僅在重要的基本設施建設上做投資,這很大程度減少了對社會投資的擠占。與此同時,不斷增加的基建開支主要在于“補短板”,這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外在發展環境。
的確,積極財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資應該突出民生性、生產性,并立足改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全國而言,基礎設施已經相對完善,但就中西部地區、農村的基礎設施還不平衡、不充分,積極財政政策中的政府投資應著力改善這些地區和人群的民生問題。同時,更多投向服務于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的生產性基礎設施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樣需要貨幣政策作為支撐。也是在7日,貨幣政策開始有了動作。央行宣布: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這將直接釋放1.2萬億元的流動性,其中4500億用以償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新增量資金約7500億,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協同不像幾月前的爭論那樣,貨幣政策擔起了為經濟穩增長、企業融資等開閘的任務,下一步便是財政政策的精準灌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正在共同擔當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任。這也為應對經濟穩中有變吃下了“定心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