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10-25 10:18:10
60萬醫學生僅10萬從醫?數據沒有錯,解讀不靠譜
記者了解到約八成醫學生畢業后進入醫療系統,臨床醫學專業比例更高
在微博熱搜榜上,關于醫學生的這兩個數據你一定見過:60萬醫學生僅10萬從醫。
這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張宏冰不久前接受《半月談》雜志采訪時給出的數據,他說:“盡管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
在這條微博熱搜話題的討論中,網友紛紛感慨,醫學生從醫的比例竟然只有1/6,遠遠低于大家的預想,醫學生畢業了不從醫,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報道中,一些醫學院負責人表示,醫生這一職業,風險大、門檻高、報酬低,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醫學生從事醫生職業的積極性,真的大不如前了嗎?
60萬醫學生10萬從醫
其實是數據的誤讀
要知道數據的可信度,就得從數據來源說起。
每年執業醫師人數和醫學畢業生人數的統計,都收錄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歷年的統計年鑒中。
錢報記者在最新的《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中看到,2016年全國執業醫師人數為2651398萬人,2015年為2508408人,這樣就可以算出2016年新增執業醫師142990人。而2016年普通高校醫學畢業生人數為674263人。
從這里可以看到,張教授所說的60萬醫學生和10萬醫生,相對應的就是60多萬的醫學畢業生和10多萬的新增執業醫師。
再倒推幾年,2012年~2015年,新增執業醫師人數分別是11萬、14萬、8萬、13萬,醫學畢業生人數分別是51萬、56萬、59萬和63萬。
按照新增執業醫師/醫學畢業生來算,近五年基本上在15%~26%之間浮動。那是不是意味著,每年就只有這么多比例的醫學生愿意穿上“白大褂”呢?
溫州醫科大學就業服務指導辦公室副主任申恒運告訴錢報記者,年鑒中統計的是全部醫學相關的專業,包括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中藥學類、法醫學類等等。但只有臨床醫學、牙科、中醫、預防醫學、眼視光科等幾個專業的畢業生才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考試,成為執業醫師。
這些專業的醫學生在全體醫學生中占比有多少?沒有系統的數據顯示這部分醫學生的占比,不過根據一些公開的醫學院招生計劃估計,通常占比在 20%~50%左右。
而那些有資格的醫學生里,也并非所有都能一次性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國家醫學考試網曾公布過2014年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浙江考區的執業醫師通過率位列全國前列,實踐技能通過率為82%,綜合筆試通過率為70%,這意味著那一年有42.6%的人沒有通過。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才能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也就是說,一些醫學生在畢業時還沒有去考臨床執業醫師。
因此,并不能把醫學生和潛在的執業醫師畫上等號。“60萬醫學生10萬從醫”從數據上看沒有錯,但這數據并不能體現醫學生從醫的態度。
超八成醫學生畢業后進入醫療衛生單位
臨床醫學專業比例更高
那么醫學生從醫的積極性究竟有多高?
錢報記者從高校醫學院了解到,醫學生從醫或者進入衛生醫療系統的比例仍然很高,且比較穩定。
以溫州醫科大學為例,2018屆醫學專業本、專科生畢業人數2266人,除去升學、留學等去向共1440人就業,1183人到醫療衛生單位就職,占總就業人數的82.2%。培養一線醫生的臨床醫學專業比例更高,達到98.26%。2018屆醫學專業研究生894人,醫療衛生單位就職比例79.87%,臨床專業比例為84.7%。
申恒運說,不可否認,每年都有部分醫學生到藥企、醫學美容機構、甚至與醫學毫不相關的單位工作,但這種情況仍屬少數,“大部分可能是考慮到事業起步階段的薪資待遇,這些崗位的收入比醫生頭幾年的收入更有吸引力。”
“門庭若市”的三甲醫院自然不缺病人,也容易吸引到醫生,進入縣市級醫院的醫學畢業生又有著怎樣的態度?
李澤(化名)是溫醫大2018屆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剛回到家鄉的一家三級乙等醫院就職,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培訓。
他告訴錢報記者,他們班三十幾個學生,全都進入醫院成了醫生。他的室友里,只有一個沒有從醫,但也考取了衛生系統的公務員。
李澤高中畢業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但由于高考分數不夠,入校時被調劑到信息專業。憑借大一出色的表現,他成功轉到臨床醫學專業,再繼續讀了五年。
他說,學習信息專業的朋友,畢業后從事IT行業,有的月薪已經達到2萬元,而他現在試用期的收入是2000元/月,轉正后是4000~5000元/月,規培結束之后平均月薪大概是7000~8000元。
但他并沒有把收入看得那么重,“我覺得當一個醫生,在家里可以照顧家人,在外面可以救死扶傷,挺好的。收入以后總會慢慢高起來。現在更大的壓力是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這樣三年之后才能獨當一面。”
讀了七年醫學
最后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
那些最終沒有成為醫生的醫學生,大多也從事與醫學相關的工作。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他們跨界、轉行,幾乎與曾經苦讀的醫學專業徹底決裂,他們怎么回看曾經的醫生夢?
從國內某985高校醫學院畢業后,林淵(化名)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到附屬醫院工作,而是進入會計事務所,成為一名審計,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職業道路。
年少時的醫生夢,是在本科最后一年的院內實習時破滅的。當時,林淵被安排到急診ICU實習,“每天的工作環境都很沉悶、壓抑,感覺自己被戾氣包圍,對我的影響特別大。”
有一次,一個病人被送來搶救,明明還有救治的希望,但家屬因為經濟原因要求放棄治療。當時帶他的老師苦口婆心勸家屬,不要放棄治療,最后反而招致家屬的大吵大鬧。他第一次感受到醫生的無力,“很多東西不是醫生能夠決定的。”
研究生階段,他為了擺脫這種負面情緒,特地選擇了婦產科作為自己的方向,“當時是覺得,產科醫生是迎接新生命的,醫患關系應該比較和諧。”
但他還是在醫院實習時感受到了過多的負能量,哪怕已經通過執業醫師考試,最終還是放棄當醫生。
畢業時,某會計師事務所來學校校招,因為不限制專業,他就去試了試,很快就順利被錄用。現在,他參與的大多是醫療領域的項目,這也是他和醫學唯一的聯系。班里還有另一個女生也沒有成為醫生,去某世界500強企業做了管培生。
林淵說,這不僅和自身因素有關,還和他們特殊的學制有關。他們拿的是七年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畢業后還要進醫院規培兩年。而現在普遍的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滿五年后,接下來三年直接進行規培。2015年后,高校不再招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
學醫7年,最后從事和醫學完全無關的工作,家人自然是極力反對。“其實直到現在,他們都不能理解我的決定,但也只能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
林淵說,雖然他自己沒有成為醫生,但仍然覺得醫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職業。那些從醫的同學,已經慢慢收到病人的感謝信、錦旗,“這種成就感大概也很難從其他職業中獲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