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1-04 17:10:11
原標題:這就是上海!
↑陸家嘴夜景。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這里
有一種魔力
叫“愛了一萬年
依然是初戀”
洋房、咖啡
人潮、燈火
摩天大樓高聳入云
小籠包香氣四溢
穿著旗袍的姑娘搖曳生姿
老唱片咿咿呀呀轉出聲響
……
提到這里
每個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
無數迷人的故事
↑華燈初上,上海夜景璀璨斑斕。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這些故事來自上百年的光陰積淀
從江南小鎮的安靜溫婉
到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
從國際化港口的往來忙碌
到現代化大都市的時尚摩登
數不盡的繁華過眼
這里的魔力始終如一
↑繁華之都上海一角,五光十色。新華網發 楊帆 攝
讓人如癡如醉
也讓人欲罷不能
正是這種魔力
人們習慣了這樣喚這里:
“魔都”
這就是上海!
上海
依水而建又向海而興
上海的故事
得從海上說起
來來來
儂來聽唔港呀~~
↑上海外灘夜景
一
江流入海
↑傍晚時刻的上海美景,云霞滿天。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一萬三千里的云和月
一萬三千里的風霜和雨雪
從格拉丹東雪峰跋涉而來
到這里
滾滾長江把自己融進了東海的懷抱
↑游船、焰火、彩燈與黃浦江兩岸的美景相映成趣。新華社發 朱嵐 攝
水流的沖刷與滋養
讓這里從滄海變成了桑田
大約在6000年前
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
↑大雪過后的黃浦江兩岸。新華網 吳愷 攝
后來,一位翩翩佳公子的到來
讓這里在斑駁的史書中有了自己的名姓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
這里是戰國四公子之一
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所以,這里被叫做了“申”
↑黃浦江徐匯濱江大道。
名頭更響亮的那個名字
則來自普通老百姓的智慧
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
以捕魚為生的居民
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
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
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
以后的流傳里,改“扈”為“滬”
小漁村也在歲月中
一番番改換了自己的容顏
↑外白渡橋。新華網 梁鴻儒 攝
這里當然有歷史的厚重
但細細講起來
這里卻不是古城
北宋淳化年間
船只停泊于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
南宋咸淳年間
上海浦西岸有了市鎮,定名“上海鎮”
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
上海鎮從華亭縣的區劃中分出
上??h正式設立
這才是上海建城的開端
↑遠眺蘇州河兩岸。 鈕一新 攝
長江有偉岸的身姿
黃浦江有母親的細膩
蘇州河里流過無數光陰
淀山湖里盛滿好故事
還有東海,一片茫茫
這就是上海
一座城,寫盡了江河湖海的傳奇
↑無人機航拍上海沿江美景,江水被鍍上一層金黃。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二
名揚四海
從一個不起眼的海邊縣城
到名揚四海的“東方巴黎”
上海歷史發展的那個轉折點
在1843年到來
開埠!
這是被時勢裹挾的不得已
這是被強行推入了全球化軌道
可以想象,彼時的人們
面對洶涌而來的洋人
和從沒見過的各種洋玩意
內心里交織著多少驚恐和好奇
↑外灘碼頭(1891年)。
然而開放和包容的氣質
讓他們很快懂得了融會貫通
1869年始有消防
1876年鐵路通車
1882年電燈齊明
……
↑外灘的煤氣燈(左)和外白渡橋上的電燈(右)。
城市的樣貌變了
人們生活的細節也變了
騎自行車、穿西裝、
買沙發、喝咖啡
看起來,上海是得風氣之先
而洋氣時髦的背后
是這里掙脫腐朽桎梏的努力
↑上海裁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設計的四款當時最流行的時裝。
中國現代工業始于上海
建筑技術、工程技術
河道疏浚技術及通訊交通技術等等
接觸、介紹、傳播
這些當時先進的科學技術
上海也走在全國前列
↑歷史照片為:上海郵政總局(現為上海郵政博物館)。張鋮 攝
這里不僅是通商的大碼頭
也是新思想與新文化的源頭
在這里
魯迅、郭沫若登船東渡、赴日求學
在這里
青年毛澤東目送蔡和森等人
登上去往法國留學的輪船
愛因斯坦、卓別林等世界名人
也是從這里登陸,開啟訪華之旅
洋房花園、衣香鬢影、輕歌曼舞
這些大體構成了遙想中的大上海
然而一片軟款之下
上海真正的底色是紅色
上海的脊梁,挺得筆直
↑航拍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華網 梁鴻儒 攝
這里
是有初心的地方!
興業路76號
一幢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舊式石庫門建筑
讓我們把時光撥回1921年7月
在樓下的客廳
一群年輕人圍桌而坐
他們神情激動,討論熱烈
他們干的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因為他們正在討論的內容
是成立中國共產黨
他們正在謀劃的
是新中國的明天
↑晨曦下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華網 吳愷 攝
四行倉庫
則收藏了另一段讓人銘刻的回憶
那是1937年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日本侵略者的槍林彈雨
嚇不倒中國人,也擊不垮中國人
將士們拼盡血肉的奮戰
把侵略者所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擊得粉碎
也讓全世界
看到了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
↑四行倉庫航拍圖。
三
海納百川
↑站在和平飯店的露臺,看上海灘的發展與變遷。新華網 吳愷 攝
昔日
江浙一帶居民來到上海落戶
后來
遠渡重洋的外國人來到上海生活
如今
成千上萬的人才涌入上海
這座城市見多了遷徙與變化
也養成了自己謙和的脾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
海派文化
“萬國建筑群”
是舊時光給上海打下的烙印
黃浦江西岸的外灘
連綿幾十幢建筑
↑充滿歷史氣息的和平飯店透著歷史的厚重感。 新華網 吳愷 攝
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
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
一眼望去
百年滄桑盡收眼底
若要尋平淡日子里的煙火氣
得去石庫門找
石庫門融合了江南建筑的風格
因為用石頭作為門框材料而得名
↑小朋友們在老弄堂里吃冰棍。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早期的石庫門
按照“弄”“堂”“里”劃分單元
小弄堂里有大文章
青色的磚木墻壁和拱形大門背后
曾經藏著革命者的秘密活動
和普通上海市民的辛苦度日
停下腳步
在這里,你能聽得見市聲
那種熙熙攘攘、吵吵鬧鬧
會讓人心下泛出親切的暖意
文人、學者、藝術家們的創作
在這里也有了不同的味道
海上畫派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大膽創新
海派京劇布景奇巧、絕活迭出
還有《子夜》里那幅紛繁的舊上海圖景
張愛玲筆下“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倩影
種種精美繾綣
讓人心旌搖曳
↑歷史照片為:20世紀20年代的南京路。張鋮 攝
上海的味道醇厚
濃油赤醬,甘腴甜潤
是本幫菜的特色
草頭圈子、紅燒肉、響油鱔糊、爆河蝦
濃厚口感里包裹的
是對生活的仔細體認
上海的味道也綿長
土豆色拉、炸豬排配辣醬油、羅宋湯
“老克勒”們的生活跟隨時代變遷
多少舍棄了些東西
唯獨在吃這件事情上
一點不馬虎
四
海闊天空
↑傍晚時刻的上海美景。新華網發 田橫 攝
作為一座城
上海的歷史不長
但上海一直在創造歷史
長江入海口南側,黃浦江東岸
一片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上海浦東新區
第一個保稅區、
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第一個自貿區……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
“浦東”兩個字,代表了無數的奇跡
↑無人機“飛閱”上海中心。新華網發 王正坤 攝
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這些你追我趕的地標
標注了上海的新高度
一分鐘里
首飛的國產大飛機C919飛出5000米
“魔方-2”超級計算機
可完成24000萬億次浮點運算
這些出眾非凡的智慧
創造出上海的速度
↑傍晚時刻的上海立交橋。新華網發 田橫 攝
成就背后
高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里
是無數普通人付出的汗水與努力
上海是響當當的國際經濟、金融中心
是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和綜合交通樞紐
但同時
上海也是無數人學習、工作、生活的朝夕
他們懷著又愛又恨的心打拼
一面安放自己的青春與夢想
一面經營著柴米油鹽的瑣碎
上??赡芎軓碗s
有人說這里太精明
和上海人吃飯
AA制不說
錢數甚至會算到幾毛幾分
也有人說這里有點“冷”
在上海交往
大家都是“泛泛之交”
沒有熱絡的掏心掏肺
還有人說這里有些壓抑
辛苦加班到凌晨
也只能回到租住的小屋
給自己的泡面里加個蛋算作安慰
但其實,上海也簡單
商業文化背景下
契約精神和理性是上海的特質
守時、敬業、重規則、講信用
合作前的“斤斤計較”
是為了日后雙方的“色色— —”(舒舒服服)
開明開放的心態
讓上海人尊重多元、看重自由
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界限
不過分親近
也是彼此間的一種理解
燈光璀璨,車燈組成的車流駛向東方明珠。
上海很小
6340.5平方公里的面積
在4個直轄市里只能屈居末尾
↑上海陸家嘴的夜景鳥瞰。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上海也很大
足夠每一個人施展自己的才華
這里世界矚目
這里就是世界
↑魔都之窗。 鈕一新 攝
2010年
上海舉辦了
迄今規模最大的世博會
↑雪后的中華藝術宮和世博園有著別樣的美。新華網 吳愷 攝
如今
上海又迎來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它是全球第一個
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
也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觀海胸襟闊
明月共潮生
這就是“魔都”!
這就是上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