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18-12-27 15:27:12
2013年以來,成縣依托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幫扶干部等力量探索“電商+精準扶貧”模式,不少農民從中獲益。圖為當地農戶包裝貨物。(資料圖) 閆姣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27日電 (劉敏 左謙茹)稱重適量小麥面粉,配比適當的鹽,將鹽融于水后,支紅挽起袖子開始和面。“制手工掛面最重要的是掌握水溫,還有放入鹽的比例,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其口感和韌勁,造成損失。”支紅一邊和面,一邊示范給“徒弟”們看。
支紅居住在甘肅隴南市成縣蘇元鎮“手工掛面大村”張灣村,該村近三分之一戶村民家中都有制作手工掛面的設備。2017年,張灣村制作手工掛面16萬多斤,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往全國各地。
支紅是從事手工掛面行業最早,制面技藝最好的人之一,前幾年通過賣掛面,他家早已脫了貧。近年來,不少村民“瞄準”消費者對手工掛面的追捧,以及成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機遇,紛紛向支紅“拜師”學藝。
“人要勤快,靠自己的雙手致富。”支紅以自己為例說,雖然做面很辛苦,但去年他家共制手工掛面4000多斤,收入2萬多元,為家里增添了不少家具,“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甘肅隴南市成縣蘇元鎮張灣村制作手工掛面16萬多斤,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往全國各地。圖為當地農戶在制手工掛面。 劉敏 攝
聽完支紅鼓勵的話語,“徒弟”支成勝信心倍增,用一個月的時間掌握了全部技藝。“前兩年一部分村里人依靠電商銷售手工掛面富了起來,現在我也有了掙錢的本事了。”支成勝笑著說,做掛面之余,他經常“掛在網上”,向各地網友推介手工掛面。
實際上,目前成縣的村民有很大部分都活躍在網上。2013年以來,成縣依托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幫扶干部等力量探索“電商+精準扶貧”模式,不少農民從中獲益。據了解,成縣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萬余人,其中貧困戶有近9000人。
近年來,成縣先后建設了“鄉鎮電商扶貧服務站”和“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并通過個體網商、電商企業、電商協會等和貧困戶、貧困村簽訂帶貧協議、發放便民聯系卡,形成了“一店帶一戶、一店帶一村”等多種網店帶貧模式。
電商扶貧帶給成縣農民最大的變化就是轉變了其創業致富的思維。支成勝深有感觸,“以前只會揮起鋤頭用‘蠻力’干,現在我們用‘巧力’,借助互聯網把我們深山里的‘山珍山貨’賣出去”。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電子商務學院院長石明介紹說,電商不僅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還讓大山深處的企業和農民培養起“市場意識”,按市場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現在成縣農民打開了思路,把能‘上網’的農產品都拿出來賣。”
據了解,截至目前,成縣開辦各類網店、微店1127家,成立電商企業38家,物流快遞企業42家,開展電商培訓159期2萬余人次。(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