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9-01-03 14:34:01
在距離地球40萬公里之遙,人類視線不可及的月球背面,一個小小的探測器完成了一次驚心動魄又震撼無比的地外天體登陸,成就了人類又一個夢想的“落地”。
1月3日上午,嫦娥四號探測器翩然落月,首次實現人類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這是嫦娥四號落月任務具有決定性的一步,為著陸器和月球車對月面的巡視勘察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考驗,仍然會像月球上晝夜幾百攝氏度溫差和漫長的月夜那樣嚴酷,但穩穩地站到了月球古老的撞擊坑中,已給了地球上為嫦娥四號保駕護航的人們足夠的信心。
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和探索,是嫦娥四號落月任務的無形牽引。盡管人類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登上月球,但對月球的了解仍然淺顯,抵達月球背面實地探究的科學價值依然極其突出和獨特,是全世界科學家長久以來的向往。不像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受到各種無線電干擾,月球背面可以說“風清月朗”,擁有絕佳的天文觀測和宇宙信號接收環境,能為未來對宇宙“黑暗時代”和“黎明時期”的探索打下基礎。嫦娥四號的著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可獲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歷史的新認識。
科學探索往往同時是富有挑戰的探險之旅。即使有嫦娥三號落月的成功經驗,但嫦娥四號的月背著陸仍然是前所未有的高難度、高風險。由于月球自轉周期的緣故,永遠只是同一面對著地球。飛臨月球背面的人類探測器因此無法直接與地球通信,要想成功降落月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此前已有環繞探測器飛越月球背面,但實地探測仍是空白。面對重重困難,中國的探月人大膽創新、努力攻關,最終將衛星中繼的設想化為現實,在地球和嫦娥四號之間架設“鵲橋”,解決了通信聯系和數據傳輸的難題。同時,從嫦娥四號發射進入地月軌道,到抵達月球背面附近“剎車”,再到月面軟著陸,每個環節的順利實現,都體現出科技實力和創新底氣,以及將科學夢想一步一步轉換為現實的執著。
在浩瀚的宇宙中,甚至是在太陽系內,嫦娥四號降落在行星鄰近的衛星,或許看來微不足道,但在人類航天史上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一小步,也是中國航天人追夢的一段前進標注。四五十年間,從第一顆衛星上天到擁有了30多顆星組成的衛星導航系統,從飛出大氣層到航天員能夠在太空駐留三十天,從在地球軌道建造科學實驗室到可以將探測器送到月球,時間的標尺不斷丈量出一個又一個夢想。
在時間的階梯上,夢想拾級而上,仿佛瞬息即達。但這向上的一步,匯聚了多少人日夜不息的腳步,蘊含了多少個日夜交替的酸甜苦辣,這大概就是讓夢想奔跑起來的強大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