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2-18 12:25:02
新華社南昌2月18日電 題:沿著患者來的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張偉逆向“問診”之路
新華社記者李興文、高皓亮
作為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主任醫師,診室是張偉的“陣地”;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年來,她沿著患者來的方向,一次次走進基層醫院,一次次踏入貧困戶家門,用別樣“問診”,守護百姓健康。
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就診
農歷初八,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迎來春節后就診高峰,當日門診量9959人次。人流依然密集,和往年不同的是,曾經診室門口的“長龍”明顯少了。
半年前這里還“長龍”常見,排完掛號的隊,再排隊檢查、繳費……
要讓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張偉召集現場會,商議解決方案,進行技術攻關。如今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在醫生辦公室就可以繳費。醫院多了自助機終端,通過移動支付方式繳費的患者比例已達56%。患者用身份證一掃,即可擁有自己的唯一識別號,所有診斷報告、化驗結果會發送到手機。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這是2018年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明確要求。
圍繞這一目標,張偉在醫院牽頭開展歷時3個月的大調研,全面檢測醫院每日、每周、每月的實時床位信息使用率信息、大型設備設施運轉效率,以及門診住院服務人次和結構等,通過數據分析,不斷優化醫院資源配置,在方便患者就醫的同時,著力減輕患者負擔。
2018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藥占比、耗材占比、平均住院日“三降”的良性運轉局面。對患者而言,意味著用更短時間、更低成本,就能得到預期治療效果。
“醫院運營要通過成本管控、績效杠桿等管理制度,實現醫改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就診。”張偉說。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初春的井岡山,乍暖還寒,井岡山市人民醫院的病房人數明顯增多,曾經因醫療條件差,人們舍近求遠到鄰近的吉安市區、泰和縣就醫,如今很多鄰縣鄉鎮的患者慕名而來。
變化源于一場“聯姻”,2018年11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井岡山市結對,全面托管井岡山市人民醫院,45歲的骨科主任劉志禮上山當了執行院長,根據當地疾病譜選派的臨床專家和護理團隊也一起上山,開展長期駐點幫扶。
“牽手”首月,井岡山市人民醫院手術人次增長178.6%,井岡山市副市長王克康感慨,患者被真正留在了基層。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公立醫院當主動作為。”在調研中發現、解決問題,這一年,張偉圍繞醫聯體、遠程會診開展專題調研近20次,把醫療團隊送進羅霄山脈集中連片特困區基層診室,把專業康復理念帶到江西省榮譽軍人康復醫院,依托醫院優勢專科打造省級專科聯盟……
“把患者留在基層,關鍵要讓基層能接得住。”圍繞“強基層”,張偉掌舵的這家省內龍頭醫院,2018年先后和6家基層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30余個臨床科室、280余名副教授以上職稱臨床專家,給予全省61家縣級醫院會診指導,完成550余例遠程疑難病例會診,開展遠程教學240余次,培訓2.7萬人次基層醫務人員。
把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治療留在基層,讓真正的疑難危重急癥通過綠色通道順暢上轉。2018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四級手術率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76%。
讓小康路上健康夢成真
江西省銅鼓縣永寧鎮小水村是深度貧困村,也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定點幫扶村。全村24戶貧困戶,很多人因病致貧。
“需要什么醫生,就派什么科室。”駐村工作隊逐家逐戶上門走訪,患有疝氣的貧困戶王貴山和普外科結對,患有腎積水的貧困戶闕作寒和泌尿外科結對……患有慢阻肺的李錦榮,由呼吸科黨支部結對,曾任呼吸科主任的張偉成了他的“保健醫生”。
“健康扶貧就是要搶在大病的前面。”如今在小水村,由醫院職工捐款,并爭取其它配套資金,一個集疾病診療、預防接種、健康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村級衛生室正在建設中。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在張偉看來,這已經成為醫務工作者新的努力方向。
“每個家庭逐夢小康的路上,都應有健康保駕護航。”她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