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4-16 09:41:04
更好為高質量發展服務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知新覺)
胡 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治理金融風險,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不斷增強。但也要看到,我國金融業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更好發揮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币逊諏嶓w經濟作為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資金“脫實向虛”或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金融需求。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著力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在優化融資結構方面,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加速推進科創板和注冊制落地實施,努力構建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完善金融機構體系方面,繼續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積極發展中小銀行、民營金融機構和外資銀行機構,完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路徑,提升證券、保險、信托、基金、融資租賃、保理、互聯網金融等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方面,完善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市場長期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匯率和國債收益率市場化改革,提升金融市場效率,使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豐富金融產品體系方面,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拓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既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又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一方面,保持宏觀經濟總需求穩定。發揮好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另一方面,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健全及時反映風險波動的信息系統,完善信息發布管理規則,健全信用懲戒機制。管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加強金融業反腐敗力度。完善金融制度體系,規范金融運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