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6-12 09:27:06
用心呵護生態 傾力改善民生
“咱們西寧,一年一個樣!”(一線調查)
飛鳥翔集、涼風陣陣;養老便利、看病不難;民生工程、處處暖心……近年來,西寧用小財政守護大生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生態城市、宜居城市,一件件民生小事匯聚起西寧人扎扎實實的幸福感。看!如今多彩的西寧正煥發更新的生機……
想象中的青海西寧,大西北、高原城、苦寒地,陳舊落后。來到西寧,驚嘆于它的滿眼綠色、整潔時尚、溫馨安逸,不禁恍惚:這是一座西北高原城市嗎?
沒錯,這就是西寧!雁門西,青海際,在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帶上,一座綠城正迸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西寧用小財政守護大生態,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化為對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咱們西寧,一年一個樣!”
綠色生態 讓城市會呼吸
“以前風吹石頭跑、下雨一身泥,現在舒心得很”
“三趾鷗?快走快走!”
看著手機上的照片,王艦艇扛上器材就往海湖濕地公園趕……
肚兒雪白,腦袋圓圓,甚是可人,剛看幾眼,天就擦黑了。這只三趾鷗,足足在公園里逗留了一周。
“這是青海首次發現三趾鷗的活動蹤跡。”作為西寧市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最有發言權,“近幾年西寧鳥類越來越多,濕地公園正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綠地廣,濕地多,公園美,才有鳥兒云集。城市顏值高,群眾幸福感強。每年日漸增多的綠色,讓西寧人驚喜連連。火燒溝,沒火,只有清澈見底的河水;苦水溝,不苦,搖身變成了休閑好去處。“景色這么美,是不是名字也得變變?”
“花園城市”增綠提質添彩工程,建成10個公園,40處花街花橋,9條森林步道,構筑5萬平方米彩色綠化空間。大公園,小游園,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街一景,見縫插綠,拆墻透綠。生態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城西區居民張金蓮喜歡和老伴在南川河邊散步,“以前風吹石頭跑、下雨一身泥,現在舒心得很!”
“十三五”以來,西寧全市新增園林綠地36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5平方米,建成綠道465公里。干旱貧瘠、寸草不生的南北兩山,曾被視為“綠化禁區”,“栽一棵樹比養個兒子都難”,如今森林覆蓋率由30年前的7.2%提升到79%。
2017年,西寧設立綠色發展委員會。“將綠色發展納入目標考核,出臺綠色生活公約,探索生態賠償補償機制試點,創建綠色銀行、綠色社區、綠色家庭,讓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事業。”西寧市委綠發委副主任徐進說。
越是生態脆弱,越是堅持綠色發展。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工業用地,建成園博園,相當于放棄了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生態似水,發展如舟。”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說,“要強化生態定力,讓美麗資源變成綠色產業,讓美麗風景孕育美好生活,讓美麗西寧煥發幸福光彩。”
養老看病 讓健康有保障
“小病在基層、大病轉上級、康復回基層”
“真沒想到看病能這么方便!”家住城中區沈家寨的王銀花老人,長年被風濕病困擾,最愁的就是看病排長隊。今年簽約家庭醫生后,通過手機就可以在線預約、咨詢查詢結果,足不出戶就能與醫生交流。
讓王銀花受益的,是西寧探索建立的“3+1+N”家庭醫生團隊。“由全科醫師、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組成,并增加1名專家,提高健康服務專業化水平。”西寧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應海濤說。
健康聯合體,是西寧的改革和探索之一。3年前,西寧成立了市、縣、鄉、村四級跨區域緊密型一體化醫療集團,以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總院,整合3家縣級公立醫院和29所鄉鎮衛生院以及289個行政村衛生室,實行“五統一”管理。
一體化,有變化。醫療集團組建后,分院門診均次費用大幅下降,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縣域內就診率達九成以上。“小病在基層、大病轉上級、康復回基層”,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問題明顯緩解。
以1%的地理空間,承載全省近一半人口,醫療和養老壓力可想而知。西寧不等不靠,以醫改為突破口,整合有限資源,讓看病養老不再難。
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西寧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養老,近年來共投資10.54億元,實施304個項目,床位增加到1.1萬張,逐步形成以城市呼叫服務和農村互助服務為核心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惠及8萬多老年人。
在城區,21個兼有社區護理資質的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實現“雙證雙營”,累計為老年人提供一體康護服務1.2萬余人(次),有效打通醫養結合最后一公里。
大通縣甘樹灣村78歲老人李寶林無人照料,經常住院。自從住進農村老年之家,伙食有了著落,每天聊天下棋,性格也變開朗了。“市區兩級自籌資金1.59億元,分步建成300個農村老年之家,實現老人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西寧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科科長高波說。
細節實事 讓民生有溫度
小變化背后是大努力,小方便里有大進步,小改革支撐大教育
街道干凈整潔,過街天橋加裝電梯,上下坡道鋪了防滑墊……外地游客康峰感嘆:“莫家街夜市那么大,攤主都能做到自覺把垃圾收拾好,得給西寧人點個贊!”
群眾的幸福感,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尺子。
小變化背后是大努力。“以前還納悶怎么‘空中蜘蛛網’就沒了,‘馬路拉鏈’減少了,原來地下搞了這么個大工程。”市民孟國棟在參觀地下綜合管廊后嘖嘖贊嘆。4年前啟動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將8種管線一并入地,規劃建設各種管廊總長624.7公里,總投資約213億元。這項“里子工程”,引得多省前來參觀。
小食堂體現大民生。從去年冬天開始,城中區設置6個午餐配送點,讓640余名環衛工人,吃上熱氣騰騰的健康午餐。“以前就著熱水吃點饅頭咸菜了事。現在只花3元,兩葷一素,吃飽吃好。”合作巷環衛工李幼紅說,“政府想得真周到,沒有忘記我們環衛工。”
小方便里有大進步。在西寧市行政審批辦事大廳,摩肩接踵的景象一去不復返。西寧連續6次精減行政審批事項,市級事項從2014年的342項減少到目前的93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整體辦理時效較改革前提速45%,西寧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省會城市之一。
小改革支撐大教育。組建12個城鄉義務教育集團,涉及城鄉學校42所,教師互派、教學互通、資源共享、質量共評,普惠農村學生1.6萬余人。
小事情后是大關懷。今年元旦、春節、元宵節期間,西寧銷售平價蔬菜約623噸,“西寧很多蔬菜都從內地來,價格高,過年買平價菜已成習慣,這是政府給咱老百姓辦的大實事。”市民王玉梅大娘說。
細微之處,溫暖民心。落實好一樁樁民生實事,西寧把民生福祉改善與環境質量、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同步提升,連續多年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八成以上。
劉成友 原韜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