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2019-06-12 11:07:06
為啥總有人浪費糧食?為啥關注糧食新聞的人越來越少?
六年級小學生的調研報告解決了學校的剩飯剩菜問題
謝思穎及小組成員介紹調研結果。
余杭區糧食收儲有限責任公司的韓曉敏分享故事。
宋柳依在讀錢江晚報的回信。
這堂思政課的主題是“糧食”,上課的老師是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第一小學的鄭曉娟,她也是學校的校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的道理,每位學生從小就知道,又能有幾個孩子真的明白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并付出行動呢?
上這堂課之前,鄭曉娟讓學生進行了一場關于“糧食問題”的項目式學習,其中六(1)班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進行調研,得出了調查報告。
這堂課,就是根據學生們的調查報告進行的。為了讓學生更加充分認識這個問題,鄭校長還請來了糧食專家韓曉敏當場為學生答疑解惑。
發現低年級孩子浪費嚴重
建議食堂阿姨看年紀打飯
“為什么人們肆無忌憚地浪費糧食?”課堂一開始,謝思穎和她的同伴走上講臺,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調查結果。
“在調查時,我們先隨機采訪了路人和同學,詢問了他們浪費糧食的情況,以及浪費時的心態。我們發現,9~15歲的人浪費情況最為嚴重,而且在浪費時是無所謂的態度。”謝思穎說。
這個結果讓謝思穎非常困惑,因為學校里每天都在強調不能浪費糧食,按理說學生的節約意識應該是最強的,可為什么學生中的浪費會這么嚴重?
于是,她們便在校園進行調查,收集了1~6年級學生的剩飯情況,并尋找原因,“我們發現,4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在1~3年級,學生的剩飯現象非常嚴重,幾乎沒有吃完的學生;到了4年級,剩飯與不剩飯的學生數目相當;在5~6年級,只有少量的學生會剩飯。”
于是,她們詢問了這些剩飯的學生,發現他們剩飯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飯菜不合口味,有些菜品不喜歡吃;二是飯菜實在太多,他們吃不下。
“1~3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小,飯量也小,但是打飯阿姨打的每一份飯菜,分量都是相同的,而這樣的飯量對小孩子來說實在太多。”獲得答案之后,她們便找到了食堂打菜阿姨,建議他們根據學生的年齡來分飯,同時在分飯時可以適量少分一些飯菜,讓那些不夠吃的同學自己添。
沒想到建議提出后,成效非常明顯。現在全校千余人,每天的剩飯剩菜只有半桶左右,很多低年級的學生都能成功將飯菜吃完。
物質條件豐富了
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
宋柳依和組員的調研主題是“為什么糧食新聞沒有廣泛報道”。
“我們搜集了錢江晚報近2個月的報紙,統計了農業、金融、體育、娛樂等話題的報道,其中關于金融的報道有80篇,關于體育的有53篇,關于娛樂的有47篇,而農業話題的報道只有16篇。”宋柳依說。
同時,她們還關注了其他的媒體,發現金融、體育、娛樂都有專欄,但是農業沒有。
為什么媒體對農業的報道這么少?于是,他們也上街隨機采訪路人尋找原因。
他們共訪問了30人,回答如出一轍,大家并不關心糧食話題,即使報紙上報道了,也很少有人花時間看,因此媒體的報道也就少了。
“在采訪時我們發現,除了做食品生意的商人以外,我們幾乎找不到關注糧食的人,因為大家覺得現在糧食遍地都是,不再珍貴。”宋柳依分享了采訪片段,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訴說了自己童年時下地干農活,經常吃不飽飯的時光,對于那時的人來說,糧食是很珍貴的東西,要是有小孩浪費糧食一定會遭到大人的責備,但是現在的孩子不太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現在出去吃飯,弟弟妹妹要是浪費糧食,很少會有大人去批評他們,點菜時也是順從他們的意愿,他們想要什么就點什么,也不會考慮到底能不能吃完。”宋柳依說。
杭州余杭區糧食收儲有限責任公司倉儲部經理韓曉敏,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糧食儲備領域幾十年的經歷,以及對糧食的看法。“現在的糧食,無論是在品種的多樣性上還是產量上,明顯增加了,因為物質條件的豐富,人們不再珍惜糧食。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餐廚上一年的浪費,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
“但即便如此,大家也要牢記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要知道保證所有人的吃飯問題,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現在豐富的糧食產量,是像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結果,絕不能因為眼前的安逸忘卻過去的困苦。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要發揚我們勤儉節約的良好傳統。”韓曉敏的話讓學生們很受教育。
梁建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