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2019-08-19 18:09:08
堅守正義事業(yè) 迎接光明未來——重溫毛主席《論持久戰(zhàn)》有感
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此時此刻,重溫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zhàn)》,對于我們更加全面地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國內形勢的重要判斷,更加深刻地把握“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內涵和實質,更加堅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信念和意志,無疑將帶來“溫故而知新”的思考和啟迪。
1938年5月,抗日戰(zhàn)爭進入第10個月。一方面,日軍勢頭兇猛,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繼陷落,武漢危急;另一方面,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首勝,國民黨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面對錯綜復雜的戰(zhàn)爭局勢,在政治、軍事、社會各階層,眾說紛紜、觀點林立,尤以“亡國論”和“速勝論”為代表的兩大論調此起彼伏,一時間國民思想陷入迷茫,何去何從莫衷一是。針對這種情況,毛主席在延安的窯洞里,深入總結十個月的戰(zhàn)爭實踐,用8天9夜寫下了5萬多字的鴻篇巨制——《論持久戰(zhàn)》。這部偉大著作,通篇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哲學的思辨、恢宏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抽絲剝繭般地深刻分析了世情、國情和戰(zhàn)情,有力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科學預見了抗戰(zhàn)必將經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3個階段,雄辯地作出了“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最后勝利是中國的”的結論。《論持久戰(zhàn)》的發(fā)表,回答了困擾國民思想的種種疑問,指明了抗戰(zhàn)的重大方略、根本原則和戰(zhàn)術戰(zhàn)法,堅定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信心決心,為奪取抗戰(zhàn)全面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18年后的1956年,日本前關東軍參謀長遠藤三郎,在北京見到他畢生最崇敬的對手毛主席時,把祖?zhèn)鲗毜东I給毛主席。此前,他苦思不解,當時實力遠強于中國的日本為什么會戰(zhàn)敗?直到他讀了《論持久戰(zhàn)》,一夜之間覺悟了,意識到中日之間的較量,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現(xiàn)代化上的較量、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更是政治上的較量、意志上的較量、全球戰(zhàn)略的較量。這既是一個戰(zhàn)敗者的深刻反思,更是對偉大對手的由衷誠服。
81年后的今日之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團結帶領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正闊步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但是,前進的道路上并不太平,也面臨很多風險挑戰(zhàn)。特別是一些西方政客,把中國的崛起看作是“最大的危險”,妄圖阻撓我國發(fā)展、阻斷民族復興。罔顧事實,抹黑中國者有之;別有用心,孤立中國者有之;兜售“中國威脅論”,給中國制造麻煩者有之;奉行霸權主義,向中國施壓力、設陷阱、圍追堵截者有之;幕后操縱、煽風點火,插手干預我內政者有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fā)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lián)p害自身利益的苦果”。這些鏗鏘有力的聲音,與毛主席當年的精辟論述,既宏識相通,又閃耀著新時代的偉大光芒。
正義與非正義:人間正道是滄桑
《論持久戰(zhàn)》開宗明義分析指出,日本的侵略戰(zhàn)爭是非正義的、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抗戰(zhàn)是正義的、進步的;日本正處于法西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它的戰(zhàn)爭是帶最后掙扎性的冒險戰(zhàn)爭,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有了新的人、新的政黨、新的軍隊和新的抗日政策。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zhàn)爭,其力量是很大的”“日本戰(zhàn)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戰(zhàn)爭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
歷史走到今天,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仍在繼續(xù)。強權國家為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對中國等與之形成平等競爭關系的國家,大搞極限施壓,慣用關稅武器,實施長臂管轄,甚至動用國家力量對一些市場主體進行打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奉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同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背道而馳;秉持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同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準則格格不入;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同經濟全球化的浩浩大勢逆流而動;退出伊核協(xié)議、中導條約、巴黎協(xié)定,成為國際法和國際規(guī)則的最大破壞者……這些惡劣行徑,不僅暴露了強權國家的戰(zhàn)略迷誤和內心恐慌,而且給世界經濟增長蒙上了陰影,給國際規(guī)則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給全球帶來了新的不安和“硝煙”。
與之相反,我國始終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fā)展新動力;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經貿規(guī)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共產黨向全世界莊嚴宣示:中國決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fā)展自己!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目前,我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同150多個國家和國際性組織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協(xié)議;2013年以來,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xù)保持在30%左右。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義之路、光明之路,中國的改革開放發(fā)展符合大勢、順應人心。
中國的先哲們早就參透了世間“大道”:邪不壓正,正義必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多邊主義”。德國新聞電視臺評論稱,“一直以來,中國采取克制態(tài)度并制定多項開放新政……現(xiàn)在,天平已經向中國一方傾斜。”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世界各國尋求發(fā)展的權利不容侵犯,世界人民共同的福祉決不允許被剝奪。不管強權國家如何橫行霸道、顛倒黑白,其本質是退步的、野蠻的、狹隘的、自私自利的,隨著其一意孤行、出爾反爾、越陷越深,必將盡失人心,維護正義、支持進步的國際力量必然聯(lián)合起來。不管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yè)是正義的、光明的、包容的、天下為公的,公理、道義、人心在我們這邊,只要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抓緊辦好自己的事情,前進的道路會越走越寬,攜手同行者會越來越多,耀眼的陽光終將驅散籠罩的烏云。
持久與速勝:亂云飛渡仍從容
抗戰(zhàn)的走向,是《論持久戰(zhàn)》重點論述的問題。毛主席從敵我強弱、力量大小、進步退步、優(yōu)勢劣勢、多助寡助等基本因素的相互關系中,實事求是地分析指出,戰(zhàn)爭雙方的力量對比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客觀現(xiàn)實的行程是異常豐富和曲折變化的,誰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戰(zhàn)爭的‘流年’來”;旗幟鮮明地批評了“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有進無退的拼命主義”等錯誤觀點和急躁情緒。毛主席進而又指出,人的主觀努力程度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必須動員全中國人民,統(tǒng)統(tǒng)發(fā)揚其抗日的自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目的。坐著不動,只有被滅亡,沒有持久戰(zhàn),也沒有最后勝利。”
82年前,日軍曾口出狂言,“三個月占領中國”,早已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里;82年后的今天,強權國家妄圖通過極限施壓“閃電式”逼迫中國就范的幻想,同樣被無情地擊碎。辯證唯物主義最偉大的生命力,就是實事求是;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斗爭,我們更要堅持實事求是。那些“我們已經到了最危險時刻”的悲觀論調,那些擔心與某國經濟脫鉤會造成中國經濟大倒退的恐懼癥,那些看不到西方在經濟和科技上仍然強大、將其拒之門外或希望決戰(zhàn)決勝的急躁心理,都不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正如毛主席批判指出的,“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一方面,盡管強權國家正在走“下坡路”、開“歷史倒車”,但為維護其霸權地位,絕不會輕易放棄,對我國的圍追堵截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一方面,盡管我國改革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作為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盡管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但轉變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任務仍然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研判國際形勢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一年多來的斗爭實踐表明,強權國家某些政客其突出的政治動機就是把國內政治矛盾國際化,在國內籠絡人心、爭取選票。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西方國家政治體制“輪流坐莊”,追求短期執(zhí)政效應、朝令夕改的事情十有八九。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yè),執(zhí)政的戰(zhàn)略性、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舉世矚目。我們有著足夠的自信、定力和耐心,切不可“亂花漸欲迷人眼”。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二者相互滲透,揭示了事物發(fā)展過程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相統(tǒng)一。偉大夢想不會從天而降,中國崛起不會自動到來,強權國家更不會拱手相讓。在外部阻擾和困難挑戰(zhàn)面前,我們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戰(zhàn)略定力,作好打持久戰(zhàn)、拉鋸戰(zhàn)的思想準備;更要增強斗爭精神、斗爭勇氣和斗爭本領,運用靈活的策略,在持久戰(zhàn)中打好“運動戰(zhàn)”“反擊戰(zhàn)”。我們每個人都要實實在在付諸行動、付出艱辛努力,把愛國情、報國志轉化為執(zhí)行力、創(chuàng)造力,落實到本職工作、具體崗位、正在做的事情上,努力攻克一個個技術堡壘,積小勝為大勝,以量變促質變,以戰(zhàn)術上的主動贏得戰(zhàn)略上的主動。
物質與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
抗戰(zhàn)早期,懾于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軍力,“抗戰(zhàn)必亡”“再戰(zhàn)必亡”的聲音時起時伏。《論持久戰(zhàn)》深刻地批判了這種主觀的、片面的“唯武器論”,認為精神的力量比物質的力量更深厚,抗戰(zhàn)勝利首先靠軍民團結一心。毛主席深刻指出,“武器是戰(zhàn)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歷史為此作了最好的見證。
物質決定意識,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但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且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源源不斷地轉化、催生物質力量。我們要看到,面對當前強權國家花樣百出、翻云覆雨的嚴峻挑釁,這絕不僅僅是物質力量的較量,本質上是制度優(yōu)勢、政治體制和意志決心的較量。對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意志如磐:中國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原則問題決不讓步!這份底氣和豪邁,來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航指向;來自于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強大政治動員力;來自于我國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強大實力;來自于我國經濟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巨大潛力與回旋余地;來自于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不斷迸發(fā)的創(chuàng)造偉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近現(xiàn)代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經受了鴉片戰(zhàn)爭、甲午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等戰(zhàn)火考驗,經過了蘇聯(lián)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等政治巨變考驗,經歷了九八抗洪、抗擊非典、汶川抗震等重大災害考驗,挺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等世界經濟動蕩考驗……艱難險阻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覺醒和成長。“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越是困難面前、重壓之下,我們越要堅定信心、打起精神,越要激發(fā)斗志、鼓舞士氣,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咬定目標、埋頭苦干、奮力拼搏,攻克一個個難題,邁過一道道溝坎。
機遇與挑戰(zhàn):踏平坎坷成大道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zhàn)》中,辯證地闡述了戰(zhàn)爭的主動與被動、優(yōu)勢與劣勢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出雙方的強弱優(yōu)劣都不是絕對的,可以通過爭取許多局部優(yōu)勢和局部主動地位,逐漸地造成戰(zhàn)略優(yōu)勢和戰(zhàn)略主動地位,從而引領人們從危機中看到希望,在重圍中尋求突破,堅定必勝信心。同時,毛主席又深刻指出,中國人民和各政黨在長期和殘酷的戰(zhàn)爭中得到了鍛煉,引發(fā)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性變革,為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提供了條件,“革命戰(zhàn)爭是一種抗毒素,它不但將排除敵人的毒焰,也將清洗自己的污濁。”
辯證唯物主義深刻揭示,矛盾雙方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要一分為二看問題。誠然,由于強權國家的封鎖打壓,我國部分企業(yè)和產業(yè)面臨著突發(fā)性、短期性困難,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但挑戰(zhàn)中蘊含著機遇,危機中潛藏著轉機。比如,針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們就更要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經貿合作的朋友圈,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針對技術壁壘和人才壁壘的升級,我們就更要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吸引更多國內外高端人才,加大自主創(chuàng)新和核心關鍵技術聯(lián)合攻關力度,下決心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針對經濟封鎖和貿易摩擦的掣肘,我們就更要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下大力不斷清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進一步激活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巨大潛能,等等。事實勝于雄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6.3%,逆勢向好、穩(wěn)中有進。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認為,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長來源。
“吃得苦、霸得蠻、扎硬寨、打硬仗”,這是湖南人特有的血性。面對困難挑戰(zhàn),我們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學會在大海里游泳”,打好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今年上半年,全省引進外資同比增長11.9%,外貿出口增長57.3%,一大批企業(yè)從沿海進入了湘南湘西,工程機械、電力機車等大踏步走向世界,智能制造異軍突起,各路人才紛至沓來。這些就是我們未雨綢繆、主動應變、因勢利導的結果。湖南作為中部地區(qū)省份,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化不利為有利,遵循經濟規(guī)律、市場規(guī)律和產業(yè)規(guī)律,進一步融入國家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在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堅挺“中部脊梁”中實現(xiàn)更大作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全黨,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zhàn),又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強權國家發(fā)起的這次圍堵猶如一場冷水浴,給中國人民上了一課,億萬勞動者、科技工作者、市場主體受到了教育和警醒。從“兩彈一星”“雜交水稻”“高速列車”,到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5G等,我國科技的飛躍式發(fā)展,從來走的就是一條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創(chuàng)新之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要我們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懼挑戰(zhàn),知重負重,勇于攀登,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就一定能夠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化危為機、破浪前行,蹚出一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沈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