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9-08-28 04:17:08
科技部等六部門發布《意見》
補短板強軟肋 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本報記者 唐 婷 劉 垠
8月26日,科技部網站公開發布《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還面臨哪些挑戰?《意見》的出臺對于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將起到哪些作用?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界相關人士。
“《意見》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找準文化和科技兩種思維、缺乏交融的軟肋,補齊文化發展缺少核心技術支撐的短板,以體系化思維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可以說非常務實,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27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京科技戰略決策咨詢中心“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學術帶頭人、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主任伊彤說,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六部門出臺《意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高度重視,是全面提升科技對文化發展支撐作用的一項戰略部署,對于落實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文化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都具有重要意義。
凸顯企業主體地位
在魏鵬舉看來,無論是在科技創新,還是在文化創新中,企業都發揮著主體作用,因此,制定相關政策時要更多地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角度考量,要讓企業能夠在融合創新中真正有獲得感。基于創新獲得的綜合收益,是支撐企業加大投入的核心動力。
“《意見》提出,‘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強調了企業的主體地位,對文化科技領域的相關企業來說,也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魏鵬舉指出。
同時,《意見》還鼓勵地方政府科學規劃建設文化和科技融合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為文化科技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地和培訓輔導、信息咨詢、金融、知識產權等服務。
“作為一家主營數字音樂業務的公司,《意見》的出臺讓我們備受鼓舞。”酷狗音樂宣傳總監方圓在第一時間關注到了《意見》發布的消息。
方圓認為,推進文化科技融合需要一個可循環的成熟環境,不僅需要資金、人力的投入,其成果更需要市場的檢驗與認可,因此目前亟須聚焦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意見》提出,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這一點對于構建完整、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非常重要”。
建成100家左右示范基地
對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目標,《意見》予以明確。《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體系,實現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意見》并不回避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伊彤直言,挑戰集中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由于文化和科技分屬不同行政管理系統,促進二者融合的統籌協調機制和激勵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文化產業的科技供給能力不足,所需關鍵技術裝備和軟件系統的國產化率偏低;三是文化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體驗的技術開發能力相對薄弱。
《意見》還提出,建成100家左右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管理規范、配套完善的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0家左右擁有知名品牌、引領行業發展、競爭力強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領軍企業,使文化和科技融合成為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目標定的太大,資源發揮的支撐作用平均下來就非常有限了。100家示范基地、200家領軍企業的目標,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合理可行的。”魏鵬舉認為。
在伊彤看來,要真正實現上述目標并非易事,主要難點在于融合的動力機制。文化和科技融合產生的是新技術、新產品,面臨的是新興市場,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開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積極性、主動性。總體而言,目前文化企業開展科技研發的動力和能力均有待增強。
“《意見》的發布令人振奮,而要想盡早看到實效,關鍵還在于文件精神的細化落實。” 伊彤表示,很高興看到《意見》在保障措施中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探索制定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舉措”。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理應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方面先行先試,在全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意見》中的這句話為首都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開啟了足夠空間,也為我們智庫機構的研究人員提出了新課題。”伊彤說道。
(科技日報北京8月27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