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2019-09-10 17:37:09
說到中國的扶貧經驗,一位外國政要直言:中國在減貧事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群眾對此深有感觸。
“藥袋子支書”,這是貧困群眾對胡德文的稱呼,也是他最引以為傲的“頭銜”。50多歲的老胡是一名老黨員,也是脫貧戰場的一位老同志。自2004年當選貴州省印江縣聯營村黨支部書記以來,15年間,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讓當地老百姓脫貧。5年前,他查出患有早期食道癌,連走路都困難,但他要求自己——“脫貧就是打仗,共產黨員決不做逃兵”。工作一忙,總忘記回家喝藥,妻子只能把熬好的藥袋子裝在他隨身的包里,人到哪里,中藥袋子就跟到哪里。小小的藥袋子,裝著老胡“帶領全村人一起奔小康”的大心愿。
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習近平總書記精辟指出,“我們黨員干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在很多貧困群眾心中,身邊黨員什么樣,中國共產黨就是什么樣。作為離貧困群眾最近的人,作為黨組織最末端的觸角,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從西北黃土高原到西南喀斯特山區,20多萬駐村第一書記、70多萬駐村干部、190多萬鄉鎮扶貧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日夜奮戰在脫貧第一線,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70年來,從帶領蘭考群眾治沙治水治堿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到兩赴雪域高原跑遍阿里98個鄉的“改革先鋒”孔繁森,從把昔日窮山村發展成為全國文明村的蘇慶亮,到用青春詮釋初心使命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代代共產黨員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傳承著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這一偉大事業,把黨與人民緊緊“聯結在一起”。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述自己的扶貧經歷時說。早在知青歲月,梁家河“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的貧困景象,就深深震撼了他。擔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對扶貧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數十次赴貧困地區考察,冬天一襲棉大衣、雨天一柄黑雨傘,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率先垂范,作出了“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黨員干部要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熱實踐中歷練”等一系列部署安排,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貧困群眾不會忘記,脫貧路上,在那山、那水、那家,都留下總書記深深淺淺的腳印,留下他溫暖人心的身影。貧困群眾不會忘記,那300多萬與他們共斗貧魔的黨員干部,是這些人給了他們撬動貧困的支點。貧困群眾不會忘記,那犧牲在脫貧攻堅崗位上的660多人,他們用生命踐行了無悔的諾言,他們倒下了,但更多的后來人站上了脫貧攻堅的戰場,將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反貧困斗爭的最前沿,為中國擺脫貧困托舉起必勝的力量!
更多精彩論述,請見《求是》巨力文章:《新中國70年創造人類減貧奇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