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12 10:56:10
齊魯網10月12日訊 2019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紀念日。在浙江省溫嶺市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是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輔導員,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70年,被稱為“戴了一輩子紅領巾”的人。他用無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也見證了中國少先隊的發展歷程。
今年88歲的俞明德,是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輔導員,至今仍活躍在孩子們中間,并在幾年前被推選為溫嶺少先隊的“終身總輔導員”。
1949年5月,隨著浙東的解放,18歲的俞明德當上人民教師。新中國成立后不久,10月13日,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這就是后來的中國少年先鋒隊。身為教師的于明德看到這個消息十分振奮,他立即發起申請,成立溫嶺第一個少年兒童隊組織,也因此成為當地第一位“少年兒童隊輔導員”。
白天,俞明德給孩子們上課,晚上組織站崗放哨,教唱革命歌曲,宣傳土改政策……在俞明德的帶領下,兒童隊員很快從20多人發展到160多人。
在俞明德家的抽屜里,珍藏著一條舊紅領巾,被他視作珍寶。因為工作表現出色,1955年9月,24歲的俞明德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隊輔導員代表,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他就是戴著這條紅領巾,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周總理看到我胸前的紅領巾,就囑咐我說,你是少先隊輔導員代表,回去后要好好工作,培養好下一代?!边@句話,俞明德銘記了一輩子。
俞明德說,黨的關懷、領導的囑托、自身的熱愛、孩子們的感恩,筑成了他一輩子的信念,讓他一生扎根少先隊。他曾專門跑到上海、杭州、江蘇等地,向當地的優秀輔導員學習。他發現,這些優秀的輔導員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組織能力的培養。因此,他也把這些帶到溫嶺少先隊工作中。
幾十年來,俞明德創建的“少年軍?!薄凹t領巾海洋文化”等成為全國少先隊工作品牌,教育和影響了無數孩子。
70年,陪伴過多少孩子成長,俞明德早已記不清。常常碰到學生和他打招呼,俞明德總要費一番工夫在“記憶庫”里“檢索”。 “有一次,我到北京去開會。天安門護衛隊一個解放軍,一出來就向我敬禮。他說,我是你的學生,你認識我嗎?我說我不認識了,真的好多好多。”俞明德感慨地說。
1991年10月,干了四十多年少先隊輔導員的俞明德退休了,可他卻閑不下來,申請繼續干志愿輔導員。然而,怎樣才能讓這個志愿輔導員發揮出最大作用呢?
俞明德喜歡教育新聞,為了更好地發揮作用、宣傳紅領巾事業,他把作為“功勛通訊員”的獎品輕騎摩托車,換成一臺攝像機,穿梭于“紅領巾”之間。同時,他是《中國教育報》《輔導員》《中國火炬》《中國少年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的通訊員和新華社的簽約攝影師。
他天天和時間賽跑,更加投入地工作。無論山區、海島、還是偏僻的鄉村小學,都是他關注的對象。為了發稿傳視頻,七十多歲的俞明德開始學習電腦,由于不熟練,打字只會“一指禪”,300字的文稿要敲一個小時,他卻樂此不疲。俞明德說:“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有的地方我還是不服老,能跟得上時代,我也挺高興的,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種成就感?!?/p>
近年來,俞明德平均每年發稿300多篇,他向孩子們學習最新的網絡詞匯,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純真的笑臉,也通過宣傳引起大家對兒童成長的關注。這些工作沒有任何報酬,但俞明德從不在乎。周圍許多人不理解,說沒錢誰會干這個事情的呀?俞明德總是說:“不是這樣的,有紅領巾的地方我就高興。反過來說,國家工資不是給我了嘛?!?/p>
幾十年來,俞明德不僅熱心公益宣傳,還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了幾十名家境困難的孩子。代楠是俞明德幫助過的學生,13年前,她跟著打工的父母從四川內江到溫嶺,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一度面臨輟學。俞明德了解情況后,不僅聯系學校幫她減免學費,還為她父親找了一份幼兒園保安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才穩定下來。如今,代楠已經大學畢業,她拿著實習后的第一筆工資特地來看望俞爺爺。她說,如果沒有俞爺爺的幫助,她就沒有讀書的機會,是俞爺爺在她人生最關鍵的時候拉了自己一把。
2015年,溫嶺市以俞明德名字命名成立了少先隊工作室。工作室除了關愛少年兒童成長,還負責培養優秀的少先隊輔導員。70年寒來暑往,俞明德和共和國同呼吸,和一代代少年兒童共成長。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小伙子如今已是滿頭銀發,但俞明德覺得,這種陪伴是人生最美麗的風景。
俞明德說:“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的使命就是教育好下一代,培養學生愛黨、愛祖國,培養孩子們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多年來,俞明德先后獲得“全國一級星星火炬獎章”“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閃電新聞記者 黃倩 龐全 張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