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9-10-18 08:39:10
新華社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 陳國峰)這幾天,山東濰坊峽山區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擠進了十里八村的生姜種植戶。產業園內采用基質栽培的75畝有機姜開始采收,大家都想瞧瞧產量究竟咋樣。
經現場測產,畝產量約6750斤。產業園的科技總顧問張其錄長舒了口氣:“超額完成畝產6000斤的預定目標!”
“這產量還不到我們大田姜的一半哩。”前來看熱鬧的農戶不理解這有啥值得高興。
在張其錄看來,這一產量已經算是“豐收”。因為有機姜質優價高,但是產量如果上不去,習慣大田種植的老百姓不會買賬,實現規模化種植更是空談。如今這一產量帶來的收益相比傳統種植方式有了競爭力。
峽山是個生姜主產區,傳統的大田種植勞動強度大、收益低,還影響土質。2014年,張其錄和產業園負責人孫建濤開始試驗用基質種植有機姜。“當年種了十幾畝,每畝投入了1300多斤姜種,卻只收獲了800多斤生姜。”
此后,他們不斷改良栽培基質配方、種植技術和日常管理,生姜產量開始穩步增加。去年每畝產量已經達到4200多斤。
經過專業機構檢測,有機姜不但在農殘方面遠遠優于普通大田生姜,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的姜辣素的含量更是達到傳統生姜的四五倍。
種植技術成熟后,園區建起高標準現代化大棚,由農戶來承包種植,園區統一設施投入、技術指導、品牌銷售。
農戶姜言平承包了產業園17個大棚共25畝有機姜。經過測產,今年他的畝產達到7000斤。“園區以每斤6.5元的價格對有機姜回購,除去每畝1萬元的承包費和1.5萬元的后期生產投入,每畝純收入2萬元。”
56歲的姜言平種了十幾年生姜。原來夫妻倆種七八畝大田生姜,殺蟲、除草、灌溉……幾乎每天都要在地里。
而現在,夫妻倆管理25畝有機姜卻很輕松。“基本不用殺蟲除草,澆水時在家里撥個電話,棚里的機器就自動完成,經常好幾天不用過來看。”
“園區的大棚內統一配置了物聯網設施,自動檢測營養、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通過大數據實時分析可自動施肥、澆水等。”孫建濤道出了姜言平捉摸不透的種地“新把式”。
身著休閑裝、頭戴棒球帽,如今的姜言平告別了沾泥帶土的傳統農民形象,一派新型農民模樣。
“這有機姜真不用打藥?”“一畝掙兩萬塊錢不是忽悠俺吧?”前來產業園看有機姜采收的農戶左一句右一句地跟姜言平打聽,不少人明顯動了心。
“下一步我們會把有機姜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土地已經流轉到位,畝產目標是8000斤到9000斤。”孫建濤說,目前又有20多戶村民明確要承包大棚,未來產業園將帶動更多農戶進入有機姜產業鏈條。
峽山區的農業干部介紹,他們因勢利導,將以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為龍頭,逐步推動轄區生姜產業從傳統種植模式向高質集成模式轉變,打造高端農產品供應區。(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