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11-21 10:17:11
【評新而論·大國經彩】優勢互補 著眼大局 區域協調發展“新版圖”更加清晰
近年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版圖”更加清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區域協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讓領跑的有后勁,讓后進的趕上來,要全國一盤棋,優勢互補,著眼大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正是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給出破解這一發展難題的根本之策。
西部加快開發 提升城市群綜合功能
區域資源整合和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全球城市和區域競合的大趨勢,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城市群、經濟區的協同發展。我國的城市群發展,已經不是規模與數量問題,而是提升城市群功能,建設高質量城市群的問題。城市群發展,不僅要解決城鎮化的形態問題,而且要使其發揮擴內需、穩投資、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的綜合作用。
川渝地緣相接、人緣相連、文緣相融,兩地在多個方面都展開了有效的協同合作。除高鐵外,目前川渝地區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有15條,共有16個出口通道,川渝兩地取消了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并預留成渝超高速磁懸浮建設通道。另外,川渝兩地已經實現了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啟動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并將加深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合作。
“深化合作”在前,“推進一體化發展”緊隨其后,這就意味著強化“一盤棋”的觀念是要更好地發揮川渝合作機制,唱好“雙城記”則需要雙方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川渝兩地仍需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完善合作機制,支持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發揮重點地區示范帶動作用,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中部發力崛起 以核心競爭力帶動高質量發展
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2006年至2018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8%,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由18.6%上升到21.1%。特別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頒布以來,中部地區制造業獲得空前發展,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國比重從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保障高質量供給,要乘區域協調發展的東風,促進高端生產要素集聚,打造擁有高端制造能力的區域板塊。2017年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隨著近年來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推進實施,鄭州與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大都市區空間組織方式加快由“生產”向“消費”轉變,生態可持續發展和人文關懷也日益得到重視。
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吸引人才是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的重要一環。要大力打造高水平大學、高端研究機構等高端人才聚集的平臺,充分利用區域自然稟賦優良、綜合實力較強、人文底蘊豐厚、區位優勢突出的特點,打造引領帶動中原崛起的核心增長極。此外,都市區建設還要聚焦生產、生活、生態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泛珠三角協同共進 緊抓機遇創新合作機制
泛珠三角橫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9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這里既有崇山峻嶺、高峽平湖,也有盆地、三角洲。隨著發展步伐加快,近年來,泛珠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機制日益健全,以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國家級新區等為載體的全方位開放格局正加速形成。
立足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通過重大國家戰略,將不同區域板塊和橫跨東中西、連接南北方、溝通國內外的重要軸帶相耦合,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協同性不斷增強。泛珠合作機制運行以來,各方共同推動建設了內地9省區大通關電子口岸信息平臺,深化海關多式聯運業務試點;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逐步實現區域內省級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等互認;建立泛珠地稅合作網,積極推動建立無差別稅收管理環境。
接下來,泛珠區域的合作各方要緊抓機遇,進一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深度協作、區域旅游合作、市場一體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合作等重點工作,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區域合作機制上實現更大作為,共同推動泛珠合作向縱深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