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12-06 10:08:12
點開網絡短視頻平臺,會發現不少明星網紅賬號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們大多主打妝容顏值、唱歌跳舞、搞笑幽默等特點,每推出一個短視頻作品,都嚴格符合賬號調性,也就是常說的“符合人設”。而特定的“人設”也吸引著特定的粉絲群體,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粉絲文化現象。
所謂“人設”,即人物設定,簡單來講就是在內容平臺提前設定并演繹出一個相對完整的人物,如高顏值形象、“學霸”、“女神”等等,他們相信精準人設能夠精準吸粉,圍繞“人設”策劃推出短視頻、圖片等各類作品。若想在相關平臺獲得受眾,必須提前選擇好“賽道”,并在“人設”限定下持續推出精準匹配調性的作品,這既由平臺算法決定,也是基于粉絲喜好的設計。
在一些互聯網內容平臺,利用“人設”打造明星網紅、吸引粉絲并進行流量變現,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在“雙11”等重要消費節點,有著討喜“人設”的明星網紅,動輒“帶貨”上千萬元,這既證明了粉絲經濟的巨大潛力,也說明“人設”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甚至有人說,要想在短視頻、社交網站走紅,就必須預先設計好“人設”。
然而,健康的粉絲經濟應當兼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正確的商業邏輯也需要與正確的價值導向相結合。“人設”終究是人為設定,如果名實不副、德不配位,形象則可能“逆轉”。近年來明星網紅“人設崩塌”的情況并不鮮見,例如某“人設”為“學霸”的男明星學歷造假事件、某標榜自己才華多樣的明星露餡事件、“網紅帶貨”中重數量輕質量問題等。調查中顯示,超過半數粉絲表示追星是為了視其為榜樣,向其學習,如果明星網紅的“人設”有其名而無其實,則不僅會造成負面的社會影響,更會對粉絲群體形成負面的價值導向。
再精心打造的“人設”,也不過是一種刻意呈現出來的形象,并不一定是真的,本質上是一種營銷行為。然而,真正的自我最終是體現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體現在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把人生也當成了一場帶著“服化道”的“表演”,演得再好,也總有出戲的時候。粉絲對于明星“人設”的真正期待是,返璞歸真、找到自我,不斷打磨技藝、沉淀修養,走出一條更為純粹的演藝道路,將德藝雙馨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價值。
引導粉絲文化釋放更多正能量,網絡平臺同樣責無旁貸。網絡平臺帶有天然的傳播屬性,這使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經濟呈現出傳統經濟不具備的特點,即更具有社會屬性、輿論屬性,從一開始就在商業邏輯、經濟運轉中附帶了價值引導的功能。正因此,無論是“人設”還是其他商業模式,都應該在經濟效益之外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讓粉絲群體成為社會規范的守護者、輿論正能量的弘揚者,讓粉絲文化駛入正確的價值航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