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20-01-17 14:17:01
提升城市治理就是要盯緊民生小事
張砥
“兩會”是展示代表委員履職能力的重要時刻,也是觀察中國式民主的一扇窗口。要做到議案提案有分量,履職盡責有成效,就必須與城市治理同向發力。當北京城市治理不斷“向下”延伸,代表委員的目光也必然要“向下”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就是履職盡責的“發力點”。
“現在我們是把訴求件當家書,把訴求人當家人”,這是群眾的分量;“要讓居民會表達,會傾聽,可以發揮樓門長、在職黨員和社區骨干的作用”,這是基層的思考;“電梯內是否適合開展廣告活動,新媒體音響燈光效果的標準,誰來定”,這是一線的關切……連日來,代表委員把鮮活的社情民意帶上“兩會”,匯聚成細節充盈的城市治理圖景。 透過代表委員的發言,可以更好地觸摸時代的脈搏、聆聽北京的足音。700多名市人大代表中,基層代表占比近七成;市政協的32個界別,基本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廣泛的代表性,讓代表委員連接起會上會下、會內會外。對城市治理“全景式關注”,對百姓生活“全時段觀察”,將調研思考與群眾訴求,沉淀為議案提案,帶上全市議事平臺,成為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主線。
每位代表委員,都對應著特定領域區域,服務著相關人群,建議與提案背后,都凝結著腳力與心力。比如,一目了然的社區“民情圖”,飽含著高淑芹代表年復一年基層工作的智慧結晶;看似尋常的增加北京“菜籃子”自給率建議,來自李玉立委員對本市設施農業總量和生產面積的深層洞察;“社區交警”流動派遣、直搗“雜癥”,背后是市交管局對“接訴即辦”工作機制的持續探索。審視熱烈討論的組會現場,盤點會場之上的提案議案,一個共同特點貫穿始終,就是既傳遞大政方針,又聚焦群眾訴求,尋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大公約數,與城市治理同頻共振。換句話說,代表委員是黨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就是要通過參政議政讓黨和人民群眾貼得更緊。 今天的北京,正經歷著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就是“下”:需求從下面來,力量往下面去,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基層愈發成為城市治理的樞紐。從推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到強化市民熱線回應督辦機制,再到以“接訴即辦”快速響應百姓需求,伴隨治理資源的向下深入,一系列城市治理難題逐步解決。違法建設拆除、道路規范停車、社區留白增綠、推廣垃圾分類……“人”和“人身邊的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位置日益突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越來越強。事實說明,精細化管理,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治理的針腳更細密,城市的運行就更順暢。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皟蓵笔钦故敬砦瘑T履職能力的重要時刻,也是觀察中國式民主的一扇窗口。要做到議案提案有分量,履職盡責有成效,就必須與城市治理同向發力。當北京城市治理不斷“向下”延伸,代表委員的目光也必然要“向下”聚焦。一方面,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就是履職盡責的“發力點”,基層調研、民意收集,都要奔著問題去,朝著解決問題想,不厭其細、不厭其雜;另一方面,要通過大數據的收集整理,總結出自己所在片區的共性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做法。尤其是,隨著“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越來越深入,一些小事、瑣事早就“在12345解決了”。這意味著,代表委員惟有下更大力氣展開調研,帶著問題走出去、圍繞關切動起來、形成思考建真言,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討論碰撞之后才能激發共鳴。
“兩會”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是為了更好地為民服務、為民造福。在今年首次舉辦的提案交辦協商會上,“電梯里的廣告屏”問題讓寫提案的政協委員和各委辦局相關負責人擦出了“火藥味”,在兩輪緊鑼密鼓的協商后,“研究出臺新措施”的答復贏得了現場所有人的掌聲。這樣的“接訴即辦”充分說明,“兩會”制度,有著民主與集中統一、效率與公平兼顧、結果與程序統籌的獨特優勢,能夠讓民意訴求第一時間落地,實現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的有效銜接。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擁有這樣一套制度設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更好運轉,方能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書寫對人類政治文明的“中國方案”。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以百姓之心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聲音”“好聲音”,方不負代表委員身份背后的萬千期待,中國式民主必將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丁寶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