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02-09 11:52:02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給消費市場帶來什么影響?針對當前形勢,如何更好地釋放和合理促進消費?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
記者:春節長假是我國消費市場的“黃金周”,您認為此次疫情可能會對消費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王微:可以說,春節是我國消費市場最為活躍、各類消費集中釋放的時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正值2020年春節假期前后,無疑會對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城鄉居民消費產生沖擊,但總體上難以改變我國消費持續升級和加快創新的趨勢。
短期來看,有兩方面影響——
一是疫情會對城鄉居民消費活動形成較大抑制,致使正常消費釋放受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傳染性相對較高,防控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需要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并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因此,短期內會較大幅度降低消費需求,包括購物、餐飲、旅游、住宿、文化、教育、娛樂等。相比較而言,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而今年春節期間大量商場和餐館停止營業。
二是疫情對居民消費心理及預期產生較大影響,可能引發一定程度的不理性消費。疫情出現以來,雖然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但仍出現一些大量采購乃至搶購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和疫情防控用品的恐慌性消費。再加上春節期間部分行業停產或放假,一些生活用品和防控用品供應不及時或庫存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推高了商品價格。
記者:您剛才談到疫情可能會對消費市場產生一些短期影響,那么長期來看會有多大的影響?
王微:從長期來看,我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韌性足、潛力大。這一事件不會削弱這些優勢,甚至可能成為產生重大創新的機遇。2003年“非典”期間,消費市場也一度遭受巨大沖擊,但卻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創新探索機遇,為其后網絡購物、O2O(線上到線下)網絡服務消費等一系列消費模式創新開辟了市場空間。
我們注意到,在此次防控疫情期間,商業模式已經出現了不少新的創新探索,如電影新片發行從影院走向了互聯網新媒體,網上辦公、視頻會議等新的工作方式得到了更多應用等。相信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還會激發新的消費需求,促進消費業態、服務模式創新,同時也有利于跨境電商等貿易創新方式的發展。
總體來看,疫情的暴發及其蔓延,雖然會對當前消費及宏觀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但危中有機,也會帶來創新機遇。
記者:針對當前形勢,應該如何更好釋放和合理促進消費?
王微:針對當前情況及適應消費創新的大趨勢,更好地釋放和合理促進消費,應當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是應當更注重輿情引導,特別是注意做好信息公開,對群眾關切的熱點、焦點問題,要給予及時的、正面的、充分的、合理的解釋,盡量用事實和數字說明問題,減少誤解和虛假信息生存空間,減少社會恐慌,恢復居民信心和消費預期。
二是做好民生產品和應急物資的市場供給保障。由于假期延長和對大量流動人口隔離觀察等方面的要求,短期內會直接影響大量就業人口返城和企業復工。一方面,針對防控疫情的緊缺用品,要加快復工和給予支持,確保應急物資供應穩定;另一方面,針對鮮活農產品等民生產品,要盡快恢復批發、零售、物流等行業的正常運營,加強產地與銷地市場對接,確保市場供應和人民生活穩定。
三是鼓勵創新和靈活就業,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服務的發展,鼓勵相關藥品創新研發,鼓勵有利于靈活就業的新型企業發展。此外,鼓勵跨境貿易創新,更好應對全球疫情變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