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2-08 14:55:02
在武漢天河機場
齊魯醫院與華西醫院
偶遇
今日武漢相遇
再敘83年情!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8日訊 2月7日晚上,湖北武漢天河機場上演著這么一幕,現場打招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在人人不出門的時候、在這無人的機場,山東齊魯醫院和四川華西醫院在湖北武漢天河機場碰面了,兩隊醫療人員隔著口罩喊加油,他們奔赴同一個目的地——湖北,他們有著相同的一個目標,共助湖北渡難關。這是一次偶遇,亦是一次重逢,83年前他們又一次長時間的攜手,我們一起來回顧他們這次和上次攜手的歷程。
2月7日下午,齊魯醫院組建起符合國家要求131人的醫療隊,在濟南遙墻國際機場集結奔赴湖北,此次他們將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在這131人組成的隊伍里,有兒女雙全的父母,有新婚燕爾的夫妻,有獨自一人的勇士,每個人懷揣著不同的故事奔向馳援湖北的路途。
汪振軍,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鏡室的一名護士,臨別在即,他在鏡頭前不由地嗚咽起來:“老爺子已經病了很長時間了,他現在是所有人都不認識了,家里人也都慢慢接受這個情況,我怕來不及見到爺爺最后一面。”
然而汪振軍在接到通知后,依舊立即收拾行李,做好出發準備,義無反顧踏上馳援湖北的征程。“在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慫。”汪振軍眼神里透出著堅毅。
蒲林哲,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護士,出發的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離元宵節僅剩一天。家里很是熱鬧,母親李玉美坐在沙發上,眼睛不停地閃爍著,沒有言語;丈夫李學楠在廚房里煮著紅糖湯圓,說是給妻子提前過節;大女兒小七在一旁默默幫媽媽收拾行李,強忍自己的不舍;或許是仗著年紀小,二女兒京京則直接抱著媽媽不撒手。
到了該出發的時間,在短暫的擁抱之后,蒲林哲推著行李箱離開了家,她不知道,門的背后是幕府的叮囑聲音。
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全國各地都紛紛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2月7日,奔赴抗疫一線的醫療隊除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外,還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醫院。
山東齊魯醫院和四川華西醫院在湖北武漢天河機場碰面,這是一次偶然,而這兩所醫院的淵源由來已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戰區大學紛紛內遷,正值民族存亡之秋,為保存中國高等教育命脈,華西壩成了中華文化圣地,是抗戰大后方的一個重要學術中心和對外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的視窗,也是有名的長達九年的華西壩“五大學聯合時期”。其中成績最為卓著的是五大學中有醫學院的華西協合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聯合辦醫學教育、辦聯合醫院,史稱“三大學聯合辦醫”。
1937年10月,教育部建議齊魯大學遷至西安以西約130公里的五公縣,但是搬遷的話,則將面臨巨額費用,齊魯大學的遷移計劃沒有成功。恰好,此時華西協合大學向齊魯大學醫學院拋出橄欖枝,促使齊魯大學醫學院師生千里迢迢來到華西壩。
1938年7月1日,“華大、中大、齊大三大學聯合醫院”成功組建,各醫院的原用名稱仍保留;仁濟男醫院、仁濟女醫院是聯合醫院的主體,開設有內、外、婦、兒四大主科;由中大醫學院院長戚壽南任總院長,對各醫院統一領導,提供各校共同使用的病床計380張。
1941年,中大醫學院在正府街建立成都公立醫院后,決定退出聯合醫院這個組織,齊魯和華西的兩個醫學院仍繼續合作,改名為“華西、齊魯大學聯合醫院”,由楊濟靈任院長。抗戰勝利后,內遷院校返回原址,聯合醫院才摘牌。
這便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故事,盡管當時條件很差、困難重重,但是在那段艱難歲月,形成“華夏一家”的愛國主義和互助團結精神。
在時隔83年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又一次相逢了,這一次的重逢是為了奔赴湖北抗疫一線,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歲月并沒有沖淡彼此的情感,時間仿佛是一個催化劑,將“華夏一家”的愛國主義和互助團結精神催發得更加濃烈。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整合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