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荔枝新聞
2020-03-03 15:33:03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使用小程序自動定位,監測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發病點;進行大數據比對,追蹤與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線索;開放AI算力加速病毒分析、疫苗新藥研發;運用全息空氣成像技術無接觸完成掛號、預約服務……從救治到防控,從科研攻關到研發生產,各條戰線運用高科技手段火力全開,各種高新技術、產品“疫”線上陣,科技正在彰顯“硬核”力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強大支撐,也是戰勝困難挑戰的有力保障。這次疫情防控中,科技已經應用到防控一線各個環節,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各個場景。事實證明,科技手段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必須切實發揮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用強大的科學武器保護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科技助力全民防控。大數據如果應用到位,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疫情擴散,通過對病毒特性、傳播速度、發展規律、病例癥狀等信息進行數據匯總、加工和分析,與其他傳染病病毒及治療方案進行對比,可以掌握防疫主動權。相比傳統的人工記錄、填表統計、排查篩選等舉措,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疫情防控的決策、發現、處置等環節,成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顯著特征。依托交通樞紐健康申報系統,自主填寫健康狀態、始發城市,減少車輛排隊等候時間;通過掃碼登記返程人員信息,進行大數據比對,追蹤與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線索……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區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運用到疫情防控中,實現對疫情的精準防控、對流動人員信息的精細掌握,為公眾做好自身防護,阻斷疫情傳播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科技支撐醫療救治。基因檢測、疫苗研發、大數據監測、紅外測溫、空氣成像……一大批企業研發的先進科技產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嶄露頭角。如果說,醫療救治中,強大的醫務力量是基礎,那么高新技術則讓醫生“如虎添翼”。在醫療救治一線,以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前沿性新技術開始應用,智能化呼吸機、監護儀、制氧機、負壓救護車等越來越多集成高新技術的產品,成為戰勝疫情的“利刃”,在危重病人搶救以及抑制病毒擴散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在疫情嚴重地區,經常能看到“負壓救護車”這種特殊的救護車在市區穿梭,與普通救護車的最大區別是它能“負壓隔離”,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與病人間交叉感染的概率,因而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移動的N95口罩”,主要用于重大傳染病人的安全隔離與轉運。
科技賦能復工復產。復工在即,不少企業推出大數據監測、空氣成像等“黑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密集開啟云辦公、智能工廠等“硬核”操作,提升復工復產效率。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工業APP)、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支持企業加快恢復生產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于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比如,阿里、騰訊等平臺企業及時免費推出釘釘、騰訊會議等網絡化協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低成本、快速實現在線會議、協同辦公;華為等平臺企業充分發揮大數據、5G和AI等技術優勢,面向復工企業提供包括電梯無觸碰感知、員工體溫異常篩查和云開發等解決方案和服務,有效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壓力等等。
方法越科學,效果就越好。當前,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但現在疫情防控正處于膠著對壘狀態,防控工作也是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更加需要各個方面、各個防控主體堅持科學的態度、采用科學的方法,堅持精準施策、做好協同配合。相信在“硬核”科技的高效助力下,必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經濟發展保衛戰。(羅建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