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統計微訊
2020-03-03 21:19:03
俗話說
“民以食為天”
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
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
作為美食大國
愛吃會吃的中國老百姓們
自然對糧食問題分外的關心
2月28日發布的2019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
有關糧食的數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點擊圖片看大圖
重磅!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面積減少 總產量增加?
今天小薇小迅就和大家一起來
學習與糧食產量相關的
科普小知識!
問題1
我國的糧食產量包括哪些?
我國年度糧食產量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日歷年度內生產的全部糧食數量。按作物品種分類包括谷物、豆類和薯類三種,這與國際上(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即谷物”的概念有所差異。
谷物主要包括小麥、稻谷、玉米和谷子、高粱等豆類主要包括大豆、綠豆和紅小豆等薯類主要包括馬鈴薯和甘薯等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糧食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單產提高。
產量:糧食=谷物+豆類+薯類
問題2
為什么谷物播種面積下降較多,而糧食總播種面積下降較少呢?
從公報數據看,2019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9785萬公頃,較上年減少182萬公頃,而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06萬公頃,僅比上年減少97萬公頃,這相差的85萬公頃去哪兒了?
主要原因是:種植結構調整
2019年,各地調整減少了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了大豆、雜糧等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全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料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0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97萬公頃。
由于南方地區“雙季稻改單季稻”、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區等低產地塊逐漸退出小麥生產、東北地區種植結構調整等原因,2019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9785萬公頃,較上年減少182萬公頃。
受市場價格和大豆補貼政策影響,東北地區減少玉米種植,增加大豆等種植,豆類播種面積110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89萬公頃。薯類播種面積71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4萬公頃。豆類與薯類播種面積相抵后增加85萬公頃。
谷物、豆類和薯類三大類作物合計播種面積凈減少97萬公頃。
播種面積:糧食=谷物+豆類+薯類
-97=-182+89-4
問題3
為什么糧食播種面積減少,而糧食總產量反而增加了呢?
主要原因:單產提高
整體來看,2019年氣候條件較為適宜,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育,2019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5720公斤/公頃,每公頃產量比上年增加98.4公斤,增長1.8%。在維持2018年糧食播種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因單產提高,可使糧食增產1151.7萬噸。
谷物、豆類、薯類三大類糧食單產水平均有所提高。2019年,谷物、豆類、薯類單產分別為6272公斤/公頃、1925公斤/公頃、4037公斤/公頃,每公頃產量分別比上年增加151.4公斤、39.8公斤和46.7公斤。
主要糧食品種單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單產分別為7059公斤/公頃、5630公斤/公頃、6316公斤/公頃和1939公斤/公頃,每公頃產量分別比上年增加32.5公斤、213.9公斤、212.1公斤和40.9公斤。
綜上所述,2019年全國糧食單產增加對糧食總產量增加量的貢獻度為1151.7萬噸,高于播種面積減少的影響度557.4萬噸,促使全國糧食總產量凈增加594.3萬噸。
種植結構優化
單產水平提高
讓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
繼續創歷史新高~
勤勞肯干的中國農民
+
袁隆平這樣厲害的農業專家們
+
各地的政策扶持
造就了中國糧食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讓我們一起為中國農業點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