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4-17 21:36:04
新華社南京4月17日電(記者陳剛 秦華江)16日,吳淞口貨船流量1533艘,超過去年同日的1379艘。三峽大壩船閘貨船流量157艘,超過去年同日的104艘。
物聯網貨運船舶定位數據監測發現,全國主要航道船舶流通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船運日漸呈現繁忙景象。
這是水運逐步回暖的一個信號。來自12萬多艘貨運船舶的航行、載貨大數據顯示,至一季度末,水路貨運已超去年同期的八成。
貨船“駛入”互聯網
“貨船當前在什么位置、航速多少、目的地在哪里、載重情況和歷史航行數據,我們都精準掌握。”江蘇物潤船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光輝介紹,在全國沿海、長江、大運河等航線,每隔20至30公里,岸邊都安裝有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實時接收貨船發出的各類數據。
“通過網絡把船舶串聯起來”,船上的各類數據通過傳感器實時動態采集,匯聚到云端的大數據中心,形成了“船聯網”。
“8年前我們開始啟動這項工作,目前已經鏈接了全國12萬多艘貨船,也存儲了8年來的航行數據。”朱光輝說。
在物潤船聯總部大樓的控制室,船聯網大數據平臺“船來了”正通過一塊巨大的電子地圖,實時跟蹤顯示各類貨運船舶的船期、貨盤、船東等關鍵信息。衛星地圖和實時數據相結合,航道、船閘、錨地等水域的船舶通航、擁堵情況一目了然。
通過將船舶運行數據與三峽調度、碼頭進出港等多維度數據相結合,進而實現對全國物流水運的大數據分析研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就是通過船聯網來了解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情況,動態分析經濟活躍度的變化。
航運大數據解讀“經濟晴雨表”
船舶開航率是經濟活躍度的重要參考,航運業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疫情對經濟影響多大,復工復產進度如何?船聯網從物流水運角度給出了參考意見。
船聯網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全國物流水運開航率、貨運量、斷面流量均較去年同期下降。至一季度末,恢復情況較好,各省市經濟活躍度逐步回升。
至3月31日,全國水運船舶開航率已實現大幅度恢復,但較去年同期水平仍下降約13%。其中,海南、山東、廣東三省高于去年同期,恢復最快。湖北受疫情影響,僅恢復至去年同期的42%。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2月的水路貨運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5%。3月穩步增長,同比降幅縮小到6.5%。
從斷面船舶日均流量看,船舶流量逐漸恢復正常。至3月31日,重慶、南京和上海三地的斷面船舶日均流量平均水平已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長江流域經濟活動恢復較快,但綜合開航率和貨運量顯示,水運訂單有所減少。
大數據分析表明,隨著疫情好轉,碼頭陸續恢復作業。沿海(2萬噸以上)、長江(重慶至長三角)、內河港口裝卸周期等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水路運費3月中下旬逐漸回落到去年同期水平,3月底,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國際貿易訂單下滑,國內航運市場出現貨少船多現象,運費再次下滑。
科技賦能孕育產業希望
水運雖然短期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在科技賦能的支撐下,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呈現長期向好態勢。
3月28日,長沙源進水上運輸有限公司約2000噸鋼板需緊急從湖南湘潭發往江蘇揚中。時間緊張,為盡快調到合適貨船,源進公司找到了船聯網。通過大數據進行船貨匹配,第一時間從平臺調運貨船,及時完成了任務。
信息不對稱、空載率高、運載效率低等問題困擾物流行業多年,船聯網的“智能找船”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依托實時數據,船舶上一航次完成前,即可對船舶空船港、空船時間及下一航次目的港進行預測,幫助用戶提前找到所需船舶,告別傳統“漫天撒網”式找船。
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的難題。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降成本成為交通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針對物流行業供需對接難、交易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等痛點,船聯網通過對運輸時間和空間進行分析計算,讓運力供需對接更加精準、高效。
依托船聯網平臺,不僅可讓貨主與船主直接議價,去除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還實現了貨物運輸軌跡全程可追溯和承運船舶運輸場景可視化,更好保障交易真實性,還原真實的供應鏈圖譜。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說,船聯網的廣泛應用是數字經濟孕育出的新業態,不僅能創造新模式和新價值,還提供了高端就業,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
通過“互聯網+”,物流水運正在逐步告別沿用千年的傳統模式,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堅信,更多科技應用和模式創新,將推進水運物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這將為中國經濟輸入更多活力,為治理創新提供新的工具,為全球供應鏈的優化作出貢獻。”周旭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