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06 19:24:05
新華社貴陽5月6日電 題:幫在“點”上 扶在心上——貴州安順職院技術幫扶促脫貧
新華社記者羅羽
看著產業逐步壯大,“牛老板”王長良不自覺地說出那句常掛在嘴邊的話:“以前老覺得學校老師口中一套一套的華而不實,沒想到在實際應用中還真管用!”
王長良是貴州博新牧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2016年,這家公司作為招商引資企業來到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沙營鎮養牛村,踏上了養牛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道路。而在同一年,3名安順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也來到養牛村幫扶。
養牛村有村民434戶、1903人,其中貧困戶166戶、780人。這里地處石漠化地區,山多地少、石多土薄,老百姓長年處于貧困狀態。精準扶貧實施以來,120多戶貧困戶通過惠農脫貧貸款資金等方式入股公司,牛產業成了“脫貧產業”。
王長良介紹,2016年,公司只養了27頭牛,隨著規模逐步擴大,2019年超過了450頭。盡管產業持續發展,但過程并不順利,碰到了諸多困難,讓他愈發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
“一開始我們就遭遇了圈舍布局、疾病防治、繁殖哺育、飼料配比及存儲等問題,好在2017年我們與安順職院簽訂了3年校企合作協議,正因為有了學校老師等的技術指導,我們才解決了問題。”他說,過去3年,公司發展穩健,帶動惠農脫貧貸款資金入股貧困戶戶均年分紅3000元。公司接下來還將繼續與學校合作,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從“不被理解”到“被依賴”,贏得認可殊為不易。養牛村駐村第一書記、安順職院總務處基建維修科科長吳仲理說,當初幫扶時,有村民認為學校沒有多少錢和項目,估計是來走個過場,如今他們已明白,技術和管理是他們最迫切的需要。
“我們每年組織學校專家和技術人員為公司和村民開展種植養殖專業技術指導和培訓,實實在在幫助他們解決種植養殖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吳仲理說,因為幫在了“點”上,才贏得了村民的心。
作為貴州43所參與脫貧工作的高職院校之一,安順職院正是發揮了高職院校所具備的學科優勢,實現了專業幫扶。
安順職院黨委書記許志介紹,多年來,學校充分利用辦學優勢,組織農業、旅游、電商等領域的專家、教授、技術骨干,在貴州多個縣、鄉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等工作,團結和帶領干部群眾脫貧奔小康,取得了成效。
“沒有學校專家的技術指導,就不會有我們種植戶今天的發展。”在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簡嘎鄉翁解村,種植戶李光輝正與安順職院的農業專家邵亦群在自家300多畝李子園里查看李子生長狀況。他動情地說,自從七八年前從事李子種植以來,從測土配方到水肥使用再到果枝修剪,每個環節都離不開邵老師的跟蹤指導,產業也因此得以快速發展。
翁解村過去是深度貧困村,全村325戶村民中有貧困戶267戶,產業發展事關脫貧致富。“只要不遭受天災,我的果園每年凈掙40多萬元。”李光輝說,果園聘請村民務工,每年發放勞務費10多萬元。
通過多年學習,李光輝也成了一位土專家,幫助、帶動全村發展李子種植至少3000畝。“我平時也免費幫村民做技術指導,遇到不懂的我再請教邵老師。”
“幫扶的目的是讓村民具備發展的內生動力。”邵亦群說,他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學習和運用好農業技術,并相互傳遞出去,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