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5-07 10:59:05
新華社銀川5月7日電 題:讓文化的力量深扎泥土——記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
新華社記者靳赫、謝建雯
房間中央擺著一個大方桌,幾名婦女圍桌而坐,有的正翻開書頁細細品讀,有的則手握鉛筆,一筆一畫地寫著“老”“幼”“爸”“媽”等漢字。房間里,還有一名“老師”在旁指導。
這名“老師”是家住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的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房間里,馬慧娟創辦的“泥土書香讀書社”的成員們正在參加一場集體讀書活動。作為一個在黃土地上長大的農民,馬慧娟的生活因讀書和寫作發生了巨大改變,她也希望教更多農民讀書識字,為他們的人生增添更多可能性。
馬慧娟今年40歲。得益于政府實施的易地搬遷扶貧工程,2001年,馬慧娟一家從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搬遷到紅寺堡區,在羅山腳下、黃河岸邊扎下根來,種田、養牛養羊和打工成為她的生活常態。
在馬慧娟看來,勞作之苦算不了什么,真正難以忍受的是心靈的孤獨。馬慧娟說,過去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村里想借本書比借錢都難,思想更難交流出去?!昂迷跁窘o了我最大的想象空間,讓我知道遠方的具體樣子?!彼f。
2010年,馬慧娟嘗試用手機在QQ空間里寫隨筆,開始了一邊勞作一邊寫作的生活。十年間,她用拇指在手機上敲出了上百萬字,按壞了13部手機,記錄了許多像她一樣的農村婦女的酸甜苦辣。她在寧夏重要刊物上發表第一篇散文并獲得第一筆稿費后,村里人看到了文化的力量,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她的文字。
書本和寫作改變了馬慧娟的命運,她先后當選紅寺堡鎮文化站站長和全國人大代表。為了讓文化在黃土地里更好地生根發芽,她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加強地方圖書館、文化館建設等建議,促進鄉村文化建設成為馬慧娟履職的重點。
2018年全國兩會閉幕后,馬慧娟回到玉池村,利用村里的農家書屋創辦了讀書社,并很快吸納了首批20多名社員,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然而,由于社員中多半不識字,讀書社變成了“識字班”。
最初,馬慧娟有些頭疼和灰心?!昂髞硐胂耄@些女性大多上了年紀,又要養牛養羊,又要顧家,要求她們有比較高的文化起點,的確不現實?!瘪R慧娟說,讀書社是一個平臺,在這里,農民除了可以學習文化知識,還能了解政策和法律,在精神上也能有更高追求。
“以前我不會寫自己的名字,連廁所外面的‘男’和‘女’兩個字都分不清?!庇癯卮宕迕裉K發說,現在她到外地能看得懂車牌,接孫子、取藥時也會寫自己的名字。玉池村村民金雪萍說,讀書等文化活動拓寬了她的眼界,豐富了她的生活,去年,她參演的微電影還在自治區級活動中獲了獎。
付出取得了成果,但馬慧娟履職的步伐沒有停歇。近兩年,馬慧娟在農村調研時發現,互聯網、智能手機已經在農村普及,然而,不少農民卻難以享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他們不會上網、掃二維碼、用手機閱讀,可能會成為被互聯網時代甩在身后的人群。
“不會使用電腦、智能手機,不僅讓這些人的生活缺少了樂趣,也讓他們在看病掛號、繳納各種費用時遇到麻煩。一些貧困群眾脫貧后也可能因眼界受限,不能及時掌握先進知識、技術,收入再次和別人拉開差距。”馬慧娟說。于是,她又提出了加強貧困地區成年人教育,進行“二次掃盲”,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
在馬慧娟看來,健全完善農村文化體系,對于做好鄉村全面振興這篇大文章意義非凡。今年兩會前,馬慧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她發現,很多鄉村雖然建設了文化陣地,卻缺少專門的文化協管員,有些鄉村雖然有專人專干負責相關工作,卻因待遇過低,難以激發相關人員積極性,文化陣地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對于這些問題,馬慧娟進行了認真思考研究,今年,她將帶著新的建議走進全國兩會會場。
相關鏈接:
“拇指作家”的情懷與擔當——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采訪手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