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05-27 14:54:05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成為我國經濟在逆境中迎難而上,危機中尋求轉機,轉型中謀求發展的破局之路。
巨輪遠航,難免遇上狂風惡浪。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盡管挑戰嚴峻,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4月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我國經濟正逐步復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率先破“疫”復蘇,新經濟新動能加速崛起,不僅為抗疫保駕護航,也為穩住經濟基本面提供重要支撐。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下好“先手棋”,就能走活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我國大力推進創新,形成更多新增長點增長極充滿信心。”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疫情沖擊倒逼形成的新機遇,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給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總需求不足,而總需求不足的短期原因雖然與疫情有關,但背后的長期根本原因卻是‘供給結構老化’。”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引領中國經濟加快復蘇并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通過創新引領供給結構升級,讓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活力源泉更多涌現。
在代表委員和專家看來,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越要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讓新動能更加激越澎湃,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加快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樊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依靠創新驅動提升經濟整體競爭力更為迫切。“堅持發展,為中國經濟的體量和韌性奠定了穩固基礎,未來還要向科技創新要產量、要質量。”
樊杰同時指出,“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在一些關鍵領域,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依然薄弱,存在‘卡脖子’現象。要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要加快布局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先機。
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嚴重,新經濟新動能逆勢成長。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大量新增長點應運而生,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潛力彰顯。危中尋機、變中求進,就能在發展中搶占先機。
“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制高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它不僅帶來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帶動產業革命。
要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興產業加速成長。
“新經濟領域有與傳統產業不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規律,要認識和掌握這些新規律,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各種源泉,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滕泰說。
——要以新產業發展為支撐,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新產業與打造經濟增長極息息相關。要加快創新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以產業為支撐,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等區域,打造一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樊杰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要加快破解西部和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落后制約轉型的難題。“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性發展,不能走傳統經濟增長的老路,必須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要重視科技援助西部和相對貧困地區發展的體制創新,調動東部發達地區科技創新資源積極性。”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創新營造更優環境。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的深度往往決定創新的高度。為創新發展根植沃土,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在王一鳴看來,更大程度釋放經濟潛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最重要的還是要推進新一輪改革,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最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沉淀的要素、資源、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實現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化,形成新產業新產品,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增加值,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發展。要讓各種要素得到有效配置,讓各種創新的源泉競相涌流。”王微說。
“危”中尋“機”,因勢利導,主動謀變,不少企業表示將加快創新步伐。
“風云變幻往往孕育著新機遇、新趨勢、新格局。在這次抗‘疫’過程中,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比如垂直領域生活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形式等,服務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下一步要通過一系列業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最大程度上激發用戶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將聚焦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應用落地,為實體經濟的騰飛插上“數字翅膀”。
“越是有挑戰,就越有干勁。”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不管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是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互聯網科技產業都還有更大的作為空間。企業界應該積極奮起。“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方向、有辦法,通過創新和效率提升來保持企業活力。”雷軍說。
代表委員和專家表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創新為方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下好改革創新“先手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打好轉型升級主動仗,讓新動能更加激越澎湃,就能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推動我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