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6-09 09:00:06
5月20日,東營華山路水系貫通工程錦苑路涵洞正在緊張施工。(□記者賈瑞君李廣寅報道)
6月5日,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四路與運河路交叉口東側,東營市積水點改造工程現場,數輛大型機械正在對地下排水管線鋪設進行施工,遠遠向東望去,綿延數百米。
自4月15日該積水點改造工程實施以來,山東黃河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衣學軍吃住不離工地,每天休息不足六個小時,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愣是熬瘦了十斤。“距離6月30日工程交付僅剩20多天時間,在不影響周邊居民休息的前提下,我們現場的十幾名工人實行輪班倒壓茬施工,力爭提前完工。”衣學軍說。
去年臺風“利奇馬”過境期間,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的平均降水量達到了420mm,三天時間的降水量幾乎與以往全年持平,城區多處排水不暢的區域內澇嚴重。衣學軍的項目組正在施工的這個路口,是整個開發區積水最為嚴重的地方,水深一度達到了400mm,積水時間超過兩天,對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衣學軍介紹,這次施工鋪設的管線直徑達到了一米,還在積水點中心增設了一體化泵井,可根據降雨量對排水量大小進行調節,解決該區域的內澇問題。
為盡快補齊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東營市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2020年主汛期前將實施完成包括11條水系貫通、33處積水點改造、67個內澇嚴重小區應急排水工程在內的一批中心城無內澇城市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約4.7億元。
在實施這一民生工程前,東營市用時數月組織專業化技術人員,對中心城開展了一次全覆蓋、地毯式摸排。通過調研發現,造成內澇的主要原因是行洪排澇的河網水系不配套、不完善,沒有形成“雨水就近入河”的格局,且內澇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蓄洪、滯洪措施,一旦出現持續強風暴潮帶來的海水頂托,極易形成城市內澇。與此同時,東營中心城河網水系密集,形成了“九橫十縱”骨干水網體系及眾多毛細水系,為東營建設無內澇城市提供了最重要的優勢、最有利的條件。
針對這一現狀,東營開啟建設“無內澇城市”,加緊組織調度中心城無內澇城市建設項目,預計6月底前主體工程完成后,可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就近入河”,真正發揮出水網的綜合功能,為實現無內澇城市建設目標提供最可靠的保障。“這批項目的如約完工將大幅提升中心城內澇設防標準。”東營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步科介紹,為了確保設施今年雨季前全面投用,當前,東營2000余名工人、上千臺機械晝夜奮戰在工程一線,目前工程項目進度達到了72%。
小區應急排水工程、積水點改造、水系貫通工程,讓中心城的管線、溝渠、河湖實現了互聯互通,而城區東南部正在加快推進的天鵝湖蓄滯洪工程,則讓這些水變得更富有“彈性”。據了解,整個工程投資29.04億元,總蓄洪能力達到了4000萬立方米,南部、北部兩個蓄滯洪區可實現相機調蓄,共同承擔蓄滯洪任務。“當小雨來時,南北部蓄滯洪區可有效收儲雨水,實現雨洪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當遇到臺風強降雨時,可以收集中心城近一半規劃面積的雨洪水,吸納降雨量最大、海水頂托最嚴重期間形成的‘澇水’,解決中心城蓄滯洪能力嚴重不足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 天鵝湖蓄滯洪工程建設組組長周天奎介紹,自2019年11月開工以來,他們春節期間連續施工未間斷,目前該工程已基本達到蓄滯洪條件。不僅如此,天鵝湖蓄滯洪工程未來還將突出做好濕地和水的文章,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引進有實力的文旅公司參與運營管理,帶動文旅產業和周邊經濟發展,有效提升城市品質。
幾個水利工程同步建設,使得東營中心城“大雨不積水、暴雨不成災、雨水多蓄用”實現了“閉環”,伴隨著年度計劃投資147億元的81個濕地城市建設項目的推進,東營“建成現代化濕地城市”的美好愿景也將成為現實。(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