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青年網
2020-06-23 14:56:06
“這次疫情,我們增加了北京的蔬菜供給,從老百姓的田間地頭送貨。”北京的居民吃上了三里莊農民種的綠色蔬菜,河北張家口市萬全區三里莊村第一書記李華一高興地說,“這兩年,菜農們創業拓寬了蔬菜進京的銷路,現在特殊時期,更應該把社區居民的菜籃子保障好。”
90后小伙李華一,是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選派到三里莊村的第一書記。駐村三年來,他帶著村民掀起了一場紅紅火火的“蔬菜革命”。
三里莊是當地蔬菜種植大村,耕地面積達11500畝。李華一記得自己剛來村時,正趕上蔬菜成熟的季節。他入戶走訪,路過挨家挨戶的菜園,各類蔬菜瓜果長勢喜人,但全都被擱置在院落中,一堆一堆,少有買賣的景象。村民告訴他,每年5月至10月是生產旺季,村子里加起來蔬菜的年產量可以達到10000噸。
“10000噸,這么多的菜怎么賣?賣到哪兒?”
“就在鄰邊的村子賣賣,也會賣到市里。但是蔬菜收貨季節比較集中,菜商擔心運輸途中壞掉,不愿收購,天氣不好,菜運不出去,就滯銷在自己手里,或者直接爛地里了。”
李華一蹲在菜地里,聽著菜農嘮著自家菜園的煩惱。“人口多、耕地多,蔬菜產量高是三里莊村的優勢,但賣菜難卻始終是村子發展、村民致富的致命短板。”他嘗了嘗當天新下來的黃瓜和尖椒,口感濃郁、新鮮可口,他嘴上夸贊心里著急,“這么好的蔬菜,找對了市場,不愁銷路。”
李華一(左一)走訪當地的貧困戶。本人供圖
2017年,三里莊村共1268戶村民,約有50余戶未脫貧,算是當地的貧困村。村子90%以上的農戶靠種植業為生,但都是小家小戶作坊式經營,形不成規模,更吸引不來投資把農戶的資源規整起來。“沒錢,我們也得發展。”李華一決心把銷售蔬菜的事業做好。
張家口離北京近,交通方便,他想到了把三里莊的蔬菜運進北京市場。在與公司商量后,他首先將蔬菜送到公司建設的小區售賣,因為價格便宜、品質又好,社區居民成筐購買,訂單火爆。
小試牛刀后,李華一一瞧,“這事兒行!”,他立即回村,一家家登門拜訪村民,鼓勵勸說農戶“走出三里莊,大伙兒一起搞產業”。他話也說的實在,“要是跟著我干,我不能保證大家立刻發大財,但肯定比現在強,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拼一把努力一把,最多干不成還是現在這樣,萬一趕上機會,咱們的菜賣上價,能在北京火了。”跑遍了整個村子,終于說動了幾家農戶邁開創業的第一步。
在公司的支持下,三里莊村購置了第一輛廂式冷藏貨車,李華一正式帶著三里莊的蔬菜進京了。除了公司建設的小區外,他們跑遍了從市區到近郊的小區物業,涉及海淀、門頭溝、大興、順義、通州等地方,希望能為凝結全村百姓心血的10000噸蔬菜找個好去處。
每次出車,一走就是兩三天。一切圍繞降成本,為了節省開支,大家把人均住宿標準降到很低。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住處,干脆“露宿街頭”。李華一也從不回北京的家里住,他陪著大伙兒吃地攤兒,教給大家銷售的技巧,制作談業務用到的各類策劃和表格。困了,回車上睡一覺,天一亮,朝下個目標再出發。
李華一和農戶進菜園看蔬菜長勢。本人供圖
艱苦創業的氛圍中,三里莊蔬菜的市場路越走越寬。李華一趁熱打鐵在公司京津冀開發的所有小區內建立了銷售點,與河北郭磊莊糧庫達成協議,租用了600噸的恒溫庫用于蔬菜的臨時存儲。
蔬菜生產旺季的每天下午,三里莊村菜園的豐收景象和以往大不同。村民們忙著將新鮮下架的蔬菜裝車,這些蔬菜將被連夜送到北京的社區銷售點,“村民們不用再擔心菜會爛在地里,而且還因為直銷,蔬菜的收貨價提高了不少。”
務實的駐村工作讓李華一逐漸明白一個道理,“脫貧致富一味地靠政府兜底,不長遠,村民們也要改變窮思想,主動求富。”
結合三里莊村的特色產業,李華一規劃了村子發展三步走的圖景:第一步是讓菜農賴以生存的土地升值,通過蔬菜種植獲得穩定收入;第二步是創辦村集體企業,打通農產品生產、銷售、運輸的產業鏈,為農戶提供就業崗位,成為產業鏈工人獲取工資;第三步產業發展起來,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農民享受年底分紅。
“這個鏈條運轉開,只要人心不散就能持續地經營下去。”李華一說,到2018年,村委先后成立了萬鐵商貿公司、種植公司、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涉及的業務范圍也逐漸擴大。
三里莊村所在的張家口市萬全區是我國鮮食玉米的主要生產地,國內70%的鮮食玉米生產在萬全。
村里投資三萬元購買分裝機、真空包裝機等玉米加工設備。他優先安排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來上班并親自講解設備的操作方法。與代工廠合作將玉米加工成常溫玉米、速凍玉米、爆粒玉米、玉米面、玉米渣等多種雜糧。接著又聯系生產包裝商,將雜糧裝袋裝盒后,再銷往全國各地。剛開始,將雜糧賣到超市、商鋪,但銷售狀況不好。萬全區雜糧市場企業眾多,競爭激烈。
農戶們正在準備將新摘的蔬菜裝車。本人供圖
于是李華一改變策略,聯系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下屬單位認購,打開潛在市場。每箱雜糧的市場價在128元至138元,而三里莊加工廠生產的雜糧每箱100元,共10個產品。雜糧品質有保障,價格還便宜,深受歡迎。
李華一介紹,目前,萬鐵商貿擁有下游供應商30多家,涉及到張家口市的所有區縣。“萬全的玉米、蔚縣的小米、宣化的綠豆,張北壩上13縣農特產品的優質資源,都在我們這里加工出售,一盒雜糧,集合了張家口市所有的農特產品。”李華一希望,“一想到張家口特產就會想到萬鐵。”
自2018年,萬鐵商貿銷售雜糧近14萬斤,銷售額600余萬元,實現凈利潤57萬余元,為貧困戶投資分紅109%。2018年,李華一獲得河北省扶貧脫貧優秀第一駐村書記的榮譽稱號。2019年,三里莊村50余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剛來到基層那年,李華一只有27歲。“這么年輕的城里娃,聽不懂我們的方言,還扶什么貧?”面對村民的顧慮,李華一深知,村子的發展關系到老百姓人心的問題,人心齊才能辦大事。他學講當地方言,上街打掃衛生,陪著村民下地干活,拉家常、摸情況,真正把自己當作了村里人。
李華一說,實現青年人生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基層去鍛煉,到最艱苦的地方,“城市里人才太多,發揮不出我的作用,農村挺好,讓我覺得自己還有點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