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0-08-05 19:15:08
前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展現西部深度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奔小康征途上攻堅克難、脫貧摘帽的動人場景、創新做法和亮點成效,反映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市委網信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云南省委網信辦、甘肅省委網信辦、青海省委網信辦協辦,華龍網承辦的“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8月3日啟動,將通過短視頻、H5、MV等多種形式展現脫貧攻堅成果。
8月4日,全國網絡媒體記者云端看巫山,走進巫山縣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致富帶頭人,聆聽他們在脫貧一線的奮斗故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巫山縣位于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脈交匯,因生態優良,文化底蘊深厚,景點眾多,歷代文人騷客,都為巫山和巫山神女寫下燦若繁星的詩篇。而后,卻因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大多“養在深閨”,加上產業發展乏力,這里成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巫山對全縣農村人口進行了全面篩查,識別貧困村120個,貧困發生率達13.7%。面對這些數據,巫山舉全縣之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為產業鋪路,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鼓起群眾腰包……
2018年8月,巫山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這些脫貧對象的一張張笑臉,或明朗或真誠或樸實,每一條刻在笑臉上的細紋,都娓娓述說著當地人民努力脫貧的辛勞和收獲。
龔克艷。重慶市巫山縣融媒體新聞中心供圖
“鹵蛋西施”的致富路
山路蜿蜒,風景秀麗。沿巫峽口南側的301省道盤旋而上,車行八、九公里,就能看到一棟嶄新的白色小樓,還沒靠近,濃香的鹵味就隨風而來。
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艷姐農家樂”,它是來往游客和司機歇腳的“服務區”,也是帶動鄉親脫貧的“中轉站”。農家樂的老板叫龔克艷,有“鹵蛋西施”之稱的她不僅靠自己的雙手走出了“舌尖上的致富路”,更帶動周邊的鄉親們脫了貧。
2008年,龔克艷告別在深圳的打工生活,回到家鄉。她和丈夫在緊鄰省道的自家房門前建了個加水站,為來往汽車加水,每年收入1萬元左右。
漸漸地,他們在為汽車加水的同時,又開了一家小吃店,專門向路過的司機、乘客售賣鹵雞蛋,生意越來越紅火。嘗到甜頭后,他們又進行“擴大再生產”,開發了鹵豬蹄、鹵豆腐、鹵牛肉、豆腐干、鹵魔芋、鹵鴨脖等菜品。
去年,龔克艷夫婦在與老房子一街之隔的地方修起了一棟小樓,經營了11年的“鹵蛋西施”小吃店搖身一變成了“艷姐農家樂”,不僅店面擴建到200多平方米,餐桌也由從前的8張增加到12張。擴大店面規模后,龔克艷夫婦在小吃店的基礎上新增了民宿經營等業務,吸納村里的留守婦女、貧困戶就業。
“我的家就住附近,在這里務工,2500元一個月,比種田還是要劃得來些。”在店里打工的龔翠蘭告訴記者,目前店里的8名員工都是附近村民,每月2500元的工資和免費用餐的待遇,明顯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坐在窗明幾凈的新店里,顧客透過窗戶便能看到“巫山云雨”的美麗景色,一飽口福的同時更能大飽眼福。現如今,“鹵蛋西施”已經成為了巫山自力更生、致富奔小康的一張名片。
龔克艷盤算著,未來,她的“艷姐農家樂”還將在管理和服務上努力,帶領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聶章華。重慶市巫山縣融媒體新聞中心供圖
廢棄石榴林 搖身變成城市景觀樹
起苗、捆繩、搬運......雙龍鎮花竹村的村民有點忙。看著一棵棵兩、三米高的石榴樹拔地而起,他們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笑容掛在臉上。不久前,重慶一家園林企業趕來收購了村民們準備廢棄的石榴樹。
“本以為挖出的石榴樹只能當柴燒,沒想到,政府幫忙聯系到買家,這又讓我們多了筆收入。”果林下,聶章華的兒子聶海一邊察看幼苗長勢,一邊高興地說。
據介紹,這片石榴林共計有260余畝,是村民們十幾年前外地東引進的。去年,雙龍鎮大力發展脆李產業,號召村民們種植脆李,該村的種植大戶聶章華決定把這片石榴林流轉過來,發展脆李產業。
駐村工作隊了解到相關情況后,都覺得非常可惜,想著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將這些石榴樹利用起來,將其變廢為寶。
通過駐村工作隊的牽線搭橋,2019年底,兩家園林企業負責人前來雙龍鎮實地了解了石榴樹的生長情況之后,覺得這些石榴樹非常適合當景觀樹,所以當即決定定購一批。在了解到這些樹是從貧困戶手中收購之后,他們還主動把原定的110元每棵樹漲到了130元一棵,讓貧困百姓獲利更多。
“600棵樹,一棵樹130元,總共賣了七、八萬塊錢,給我解決了經濟難題。”說到這事兒,聶章華笑的嘴都合不攏了。拿著這些錢,聶章華在原有的400畝脆李種植上又擴大了產業。
他兒子聶海作為村里培養的技術骨干,在管護好自家脆李園的同時,還為村里其他貧困戶提供技術幫扶。去年,脆李畝產達3000多斤,他實現純收入十余萬元,成為村里種植脆李大戶示范。目前,花竹村已發展1580畝脆李,共帶動全村63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聶章華說,現在脆李種植趕上了好勢頭,他要在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和幫助下,爭取把脆李發展得像滿山開遍的石榴花兒一樣紅紅火火。
劉敬春。重慶市巫山縣融媒體新聞中心供圖
“金葡萄”串出“脫貧果”
“我會更加的努力,好好干!”看著手中的“最美脫貧榜樣”的榮譽證書,雙龍鎮安靜村的劉敬春簡單而堅定地說,臉上是樸實的笑容。
然而,這一笑的背后卻是劉敬春10年的光陰的磨礪與沉淀。
2010年,是劉敬春生命的一個轉折,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給家里帶來幸福和歡樂,也讓劉敬春痛并快樂著。孩子患有先天性唇裂,就在東奔西走為兒子湊齊手術費,做完手術后的一年,劉敬春本人又患上了腰椎結核,并因治病欠債20余萬元,瞬間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
“當時孩子這樣子,再加上自己腰椎半癱,在床上躺了半年多,自己爬不起來,又欠賬,那時候幾乎陷入絕望的狀態。”劉敬春說,“還好,扶貧政策給我帶來了希望。”
2013年,劉敬春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并享受大病醫療救助政策。國家政策雖好,不過要想真正過上好日子,劉敬春明白,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
2017年,在身體逐漸好轉的前提下,劉敬春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將鄰村一個管理不善面積110畝的葡萄園盤了過來,他決定種下“金葡萄”,結出屬于自己的“脫貧果”。
盤下葡萄園后,每天清晨,劉敬春便趕赴位于6公里以外的鄰村葡萄園開始了一天的勞作,“這段時間是葡萄管護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加強管護將直接影響今年的產量和質量。”
葡萄的產量、質量再好,但也避免不了銷售帶來的難題。2019年,劉敬春的110畝葡萄開始全部進入豐產期,年產量達到2萬斤,在通過朋友圈、市民自行前來采摘的方式,銷售了1萬多斤之后,剩下的卻怎么也賣不出。
“那時候,看到這么好的葡萄賣不出去,心里又痛又急,幸好,村里第一書記王濤知道情況以后,就主動利用他的資源,幫我把剩下的幾千斤賣了,同時,也讓我的葡萄在重慶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劉敬春回憶說。
熬過了寒冬,春天總在不經意間到來。現如今,劉敬春的身體已經基本痊愈,孩子也正在上小學。同時,隨著收入的增加,不僅貧困戶的帽子早已被扔的遠遠的,劉敬春還主動申請退出低保。
談起以后的生活,劉敬春樸實一笑,他表示十分有信心。今年,預計葡萄的產量將達到3萬斤,產值實現20萬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