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0-08-20 14:47:08
臧章建高高的個兒,看上去一臉憨厚。大伙兒每每見到他,或低頭走過,或只言片語,背后總會嘆一口氣:哎,這個“懶漢”!
長久以來,在山東省菏澤市臧莊村,59歲的臧章建給鄉親們留下了“懶惰”的印象:“他整天什么活也不想干,就是‘過一天少仨晌’。”“不缺胳膊少腿,他就是游手好閑,吃低保。”
這也難怪。臧章建向鄉親們賒賬,時間長了,大伙兒都不待見他。
但這些都是過去。
“懶漢”臧章建的脫貧故事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
如今,當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臧莊村后,聽到的、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臧章建:“他現在能了,賺錢了!”“確實,他變了個人!”
凡事皆有因果。曾經,臧章建也想好好過日子,但生活的變故、家庭的不幸擊潰了一顆脆弱的心。20多年前,母親去世;10多年前,父親去世,撇下了臧章建和弟弟臧章俊。弟弟患有癲癇病,時好時壞,吃藥成了家常便飯。
兄弟倆都是50多歲的人了,卻因為窮,至今形單影只。生活窘迫,讓臧章建一度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
鎮里的包村干部李輝曾找到臧章建,帶他到生產假發的“扶貧車間”找點活干。他一看扭頭就走:“這是婦女干的活,男的干不成。”細活看不上眼,粗活行不行?他撂下一句話:“這個活重,辦不了。”
包村干部也無奈:“不是工作沒找對,而是他思想上懶惰,不愿出力。”
在扶貧過程中,懶和窮是一對“親兄弟”。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有言: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瞞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正確的姿態是:治窮先治懶,扶貧先扶智。
扶貧干部有辦法。他們發動了臧章建的本家爺們臧好亮,算是現身說法:“我原先也是貧困戶,現在我脫貧了,我一年種一畝菜能賣兩三千塊錢。你現在吃點鹽,你去賒,人家也不賒給你啊,你得好好干,打個工,出點力,勤快點……”
懶漢”臧章建脫貧了,當地鎮領導登門了解情況。
貧困戶與貧困戶之間好像“有默契”,更在乎彼此。有的貧困戶通過政府幫扶,脫了貧,奔小康了,穿得好,吃得好,無形中給其他貧困戶帶來壓力。原先“同病相憐”,現在人家“捷足先登”,這種比對,有時候比上門做工作,效果還好。
臧章建動了心思。但真正觸動靈魂的,是表彰大會。
歲尾的“扶貧先進個人表彰大會”是出風頭的場合,戴上大紅花的感覺不錯。臧章建眼紅了:“原先跟我差不多的,居然都脫貧了。”“我心里不是滋味。”
臧章建想干活了,但干什么呢?
從2016年開始,臧章建所在的董口鎮在“扶貧車間”的基礎上,推出“一戶一案”精準措施。鎮干部范慶斌說:“我們根據每個貧困戶的不同情況,找準病癥,開好藥方,逐戶建立精準扶貧手冊,明確幫扶責任人和具體幫扶措施,實行臺賬管理,做到了‘一戶一案’全覆蓋。”
臧章建之前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技術,但由于缺錢,再加上物價上漲,擱置了。
有手藝就會有飯吃,關鍵得干。待時機成熟時,鎮里從扶貧資金里拿出1300塊錢,給臧章建購置了專業設備。
從舊物堆里,臧章建翻出了之前做豆腐用的鍋、篦子、籠子,都刷洗了一遍,又買了水桶和大盆……短暫的準備之后,“懶漢”豆腐坊開業了。
臧章建底子薄,但是他現在完全走出來了,撿起了老手藝,并且深信經過努力,日子會好起來的。
臧章建真會做豆腐:精挑細選大豆,拒絕劣質豆粒,用木材下腳料做燃料,不用添加劑,保持低含水量,使得豆腐保持著濃濃的豆香味。
臧章建做豆腐的道道也多。比如,挑豆、打漿、點豆腐、罐籠、解包等,看似平常的動作,包含著很多小心思。做豆腐很辛苦,特別是臧章建一個人干。但他卻不敢偷懶,“最怕老少爺們把錢早早預支給我,等著要豆腐。想偷懶都不成。”
在心底,他真想把豆腐做好。沒人想一直落后。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臧章建每天起早貪黑做豆腐,每月都有數千元收入。有錢了,腰板直了,人的狀態就不一樣。
臧章建自身的體會,是一種對比:“昔日在代銷點上賒個孬煙,都不賒給俺;現在有錢了,脫貧了,吸煙也上個小檔次。”“錢是百家寶,走到哪里,哪里好。有錢能糴谷,沒錢急得滿屋里轉著哭。”
在記者面前,他唱起了自編的小曲兒:“吃不愁,穿不愁,想吃肉就買肉,想吃香來,買香油;想穿新衣,買成品,想抽香煙來盒小名牌。小庭院,干干凈,精神爽,少生病;騎電車,賣豆腐,唱小曲,把錢掙。”
以后的打算?
臧章建心里還藏著一件事:“等錢多了,修繕一下院落,找個老伴做幫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