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08-24 17:33:08
3000余畝的李子林綿延山間,拳頭大小的果子掛滿枝頭。
盛夏,烏牛村仙桃李生產基地,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搬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果園里,LED光波變頻一體化殺蟲燈隨處可見,每一株果樹所需的營養均通過管道“投遞到戶”;山坡上,運送鮮果的無人駕駛“輕軌”緩緩前進,直抵分揀車間;流水線上,專用光譜儀對李子表皮進行透視,根據光譜數據顯示的酸甜度對李子“選美”分裝。這個夏天,15萬公斤仙桃李陸續從這里銷往全國。
7月19日古路鎮烏牛村村民在“仙桃李”種植基地內采摘。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重慶渝北區烏牛村黨總支書記闕興國臉上笑開了花,“現在的烏牛村家家有事干,戶戶有錢賺,過去小康生活不敢想,如今日子過得巴巴適適!”
>>>>
農民變股民,干勁足了腰包鼓了
“果園務農的工錢加上賣李子的分紅,今年的收入能超過10萬元。”提起自家賬本,54歲的村民段成芳聲音軟軟的,羞澀中帶著自豪,“黨和政府的政策恁個好,日子越過越紅火,越來越有盼頭。”
她所說的政策,是烏牛村2017年實行的“三變”改革——組建股份合作社,土地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村、合作社、農民三方按比例投資配股、按股分紅。
村民段成芳正在廠房里整理李子。雍黎 攝
幾年前,烏牛村被稱為“空殼村”,一戶三五畝坡坎地、“巴掌田”,種些玉米、紅薯,一年到頭“肩挑背磨”也沒多少收益,隨著進城務工村民越來越多,5000多畝土地有六成淪為閑置地。
闕興國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馬不停蹄地赴鄰村外縣考察學習的過程中,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想做好產業,生產要集約、產品要有特色,種地也不例外。為鼓勵村民以地入股,他逐戶動員,組織村民代表去先進村參觀。
段成芳和丈夫合計,自己種也就收些玉米喂豬,不如交給合作社試試,將3畝地全部入了股。當上股東的段成芳越干越有勁,被聘為李子園管護員,三月疏花疏果,四五月除草,七月摘果,入股分紅加管護工資、公益崗位等,一年能掙兩萬多元。“以前在家做家務,哪兒想過能領上工資呢?”她說,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這就是小康生活。
日子越過越紅火的不僅是段成芳一家。自“三變”改革以來,烏牛村已有3000畝土地變資產,300萬元資金變股金。“來果園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多,曾經關門閉戶在外打工的鄉里鄉親、街坊鄰里們這下都回來了。”闕興國說。
>>>>
引進鄉村“創客”,發展現代化農業
2018年,在新模式的激勵下,烏牛村仙桃李產量達到15萬公斤。但一場危機悄然降臨:因為氣溫迅速攀升、采摘人員短缺、冷庫建設容量不夠、銷售渠道不暢等因素,15萬公斤仙桃李只賣出不到一半。
古路鎮烏牛村“仙桃李”種植基地內拍攝的山地單軌運輸車運送“仙桃李”的景象。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產業發展還是需要專業人才。”這場危機讓闕興國意識到農村產業發展不能只靠村干部低頭蠻干。他想起參加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宣講會,報告團里6名成員各有所長,有精于發展品牌農業的劍橋大學女博士彭陽、善于搞鄉村旅游事業的致富帶頭人晏洲、熱衷于在農村創新創業的青年榜樣簡義相、巧于發展電商產業帶領鄉村發展的大學生村官張雪、樂于扎根農村帶領鄉親奔小康的優秀共產黨員楊大可、安于脫貧攻堅一線艱苦奮斗的第一書記嚴克美。
“何不請他們來支支招?”闕興國立刻打去“求救”電話,請來了這6位“牛人”。
報告團在烏牛村成立聚牛興農業發展公司,接管了合作社集約的3000多畝土地。成員們發揮各自所長,從種植、鄉村旅游、農產品深加工、品牌建設、文案與電商銷售到群眾關系協調與政策咨詢,為當地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專業的管理技術和穩定的銷售渠道。
不到3年時間,農業現代化成為烏牛村的致富“金鑰匙”。“今年仙桃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銷售,僅電商平臺和網上訂單效率就超過60%,預計銷售額可達500萬元。”楊大可站在碩果累累的果園里,看著他們6位“創客”為烏牛村鄉村振興創造的成果,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現代化的水果分選車間。雍黎 攝
“未來我們要讓城里人周末、節假日能夠住進來,感受田園生活。”闕興國說,下一步這里還計劃設鄉村書院、健身小道,實施農旅結合,把烏牛村打造成“四季有李”的田園綜合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