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08-27 15:56:08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特區不僅要繼續發揮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用,還要結合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特征,向更高層次推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格局等方面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正式設立。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和“窗口”,經濟特區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四十年篳路藍縷、艱辛探索,四十年破繭成蝶、涅槃重生,四十年風云激蕩、鑄就輝煌。靠著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一代代特區人,勇立潮頭,披荊斬棘闖新路,讓一個個邊陲小島、落后漁村走上了世界舞臺。
進入新時代,經濟特區應有新作為。特區不僅要繼續發揮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用,還要結合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特征,向更高層次推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格局等方面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新時代,經濟特區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比如,狠抓“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為目標,聚焦主責主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著力提升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深化文化、教育、衛生、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改革,積極探索市場化方式,進一步擴大優質民生服務供給等。
新時代,經濟特區要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示范者。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切實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高經濟特區的整體競爭力。要立足經濟特區特色優勢產業和臨海區位優勢,圍繞做強產業鏈、夯實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面向全球招商引資,推動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高端產業集聚區,增強產業基礎能力,積蓄產業發展動能。要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加強科技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新時代,經濟特區要做構建“雙循環”格局的踐行者。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比較優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國際環境復雜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經濟特區要依托區位、政策、產業和制度優勢,積極融入國內國際循環,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構建“雙循環”格局中發揮積極作用。要支持企業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場,培育以技術、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優勢,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要重視進口的作用,不斷優化進口結構,以高質量進口更好地服務于內需提質擴容,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得風氣之先,才能不斷引領時代。為此,經濟特區要繼續“敢為天下先”,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