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9-04 16:43:09
新華社重慶9月4日電 題: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周凱
“十幾年前仙女山閉塞偏遠,我在山上種地一年收入不過兩三千元。現在仙女山已經建成大景區,我辦起了小旅館、脆桃園,還開上了小車,真是今非昔比。” 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村民曹世蘭感慨地說。
位于武陵山區的仙女山集天坑地縫、草原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于一體,生態宜人。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高峰時游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余人就業。
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仙女山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在渝東南,重慶市有6個區縣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重慶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這里群巒疊嶂、山高谷深,雖有好山好水,但過去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游,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
長江南岸的石柱縣,林木覆蓋率高達71.3%。當地順勢而為,重點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特色果蔬等生態產業。中益鄉華溪村村民譚登周因病致貧,村里動員老譚加入了勞動強度不大的養蜂業。他說:“有技術員指導,還有保底收購,養蜂一年能增收幾千元。” 同時,石柱縣還傾力建設“中華蜜蜂特色小鎮”,延伸“甜蜜”產業鏈條。
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泔溪鎮,漫山都是花椒樹。72歲的貧困戶劉自榮在樹叢中熟練地剪枝,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資。酉陽縣部分區域石漠化嚴重,1.1萬畝花椒樹不但給泔溪鎮的群山披上了綠裝,還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重慶和信農業公司通過“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花椒調味品、化妝品、牙膏等產業。企業負責人曾朱周說:“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青花椒基地每年能為當地村民增收近500萬元。”
黔江區的脆紅李、秀山縣的金銀花、酉陽縣的油茶、石柱縣的莼菜……近年來渝東南一批特色山地農業名片開始形成品牌效應。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突出“山地”“山貨”特色,按照“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發展路徑,加快構建渝東南生態農業走廊。
渝東南不但生態優美,而且民族風情濃郁、地域文化厚重。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紛紛瞄準文旅融合產業,念好“山字經”、打好文化牌,將山地旅游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的突破口。
乘坐180多米高的戶外觀光電梯可直達峽谷,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聽苗族山歌、體驗險灘漂流、品嘗旅游小鎮的苗家美味……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阿依河5A級景區,這里形成了一條旅游全產業鏈,同時景區內建有扶貧攤位160多個、扶貧商鋪120多間、旅游商品扶貧專柜5個,帶動周邊11個鄉鎮農副產品銷售和農家樂發展。
在阿依河景區旁,村民彭華兵的農家樂有40個床位,他指著家門口的小車說:“過去我務農,全家才4畝地,一年掙不了幾個錢。如果不是景區帶來這么多游客,買車我想都不敢想!”
重慶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武隆區天生三橋、酉陽縣桃花源、石柱縣黃水鎮等一批景區和旅游小鎮逐步“連珠成線”,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今年上半年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A級景區接待游客約888萬人次,下一步重慶將加快完善渝東南交通等配套設施,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線路。
記者從重慶市扶貧辦獲悉,得益于武陵山區城鎮群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6個區縣目前均實現整體脫貧摘帽,55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