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0-09-23 11:27:09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光明日報記者 楊永磊 任維東
9月13日下午,陽光熾熱。建檔立卡戶、64歲的苗族大媽楊開義拿著剛剛分到的1397元,樂開了花。
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岜奪村農貿市場的空地上,岜奪村委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益二次分配大會正在舉行。楊開義告訴記者,在云南省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靠種玉米、水稻和養羊,還有在外打工,她家有了多種收入來源,日子越過越好。
云南省廣南縣,位于云南東南部,縣域面積和人口均居全省第三位,素有“天之廣,云之南”的美譽,卻因多年的深度貧困,一度成為人們眼中“又廣又難”的地方。山多地少,全縣山區、半山區占國土總面積的94.7%,脫貧任務在云南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中排第3位。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南縣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世代居住在深山里的群眾紛紛搬了出來,在平地上有了亮麗的新家。搬遷完成后,廣南縣又琢磨著如何“造血”,在培育貧困搬遷戶內生動力上下起了功夫。
發展產業與分配激勵相結合
在廣南縣岜奪村,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嫁人莫嫁岜奪村,三年兩不收,男人挑擔擔,女人背背簍。”
2018年3月,云南省紀委監委掛鉤岜奪村,派出駐村工作隊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經過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岜奪村的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6%下降到2019年的0.36%。如今,在政府幫助下,山民們住進了現代化的岜奪新村,村里衛生院、幼兒園、小學、農貿市場一應俱全,一排排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一幅幅秀麗的鄉村美景映入眼簾。
群眾搬出山凹后,后續如何能致富,才是檢驗脫貧成效的關鍵。岜奪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左煜說:“我們制定了短期能脫貧、中期穩得住、長期能致富的目標,短期主要發展高峰牛、長毛兔養殖,中期主要是擴大甘蔗林種植,改造升級油茶地,長期主要是發展萬畝油茶、鄉村旅游、苗圃小鎮,力爭在脫貧后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方面做出示范。”
林隱忠是原岜奪村村民,家中有四口人,易地扶貧搬遷前,生活貧困。在云南省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林隱忠貸款10萬元,養起了高原原生態黑山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養了350只黑山羊,年出欄50多頭,能賣7萬多塊錢;在附近務工,每年收入2萬塊錢;種了5畝玉米,能賣7000多塊錢;養了200多只土雞和100多只鴨,能賣15000多塊錢。“忙的時候還要請工人幫忙。”林隱忠說,“請的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來打工,管飯一天110塊錢,不管飯一天130塊錢。”談起未來的打算,林隱忠說,他想把羊一直養下去,并且不斷擴大規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林隱忠憨厚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據了解,岜奪村集體經濟與豪峰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協議,養殖高峰牛,全村151戶貧困戶以政府扶貧資金入股,將產生的收益進行二次分配。岜奪村建立科學的分配激勵制度,按照貧困戶是否積極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遵守村規民約情況、外出務工情況等評定分紅金額,此次分紅是今年第一次分紅,共18萬元,其中最多一戶分得2594元,最少一戶分得958元。
同樣的分配激勵機制還出現在岜奪新村的愛心超市里。愛心超市運營負責人員告訴記者,超市的物資來源于掛包單位省紀委監委、愛心人士和社會組織的捐贈,物資的獎勵、發放實行積分兌換制,1積分等于愛心超市里的1元,村民的產業發展情況、技能培訓情況、政策知曉情況、環境衛生情況等分別對應不同的積分,依據自己獲得的積分可以到超市里兌換同等價值的商品。“我們要通過科學的分配機制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真正做到扶貧又扶志!”岜奪村黨總支書記吳賢武說。
創新就業扶貧新模式
廣南縣圓夢社區是文山州最大的搬遷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中,廣南縣果斷決策,把縣城最好的地段讓出來,規劃600畝土地建設集中安置點圓夢社區。群眾住進來了,接下來該怎么辦?圓夢社區黨委書記陸開志說:“老百姓搬遷到社區后,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后續如何穩得住,能致富。我們的理念是人人有事做,個個有收入,家家能致富。”為此,廣南縣提出了“扶貧車間+自主創業”的就業扶貧新模式,有務工意向的務工,有創業意愿的創業,同時,把扶貧車間建在樓下,建在社區旁邊,開創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就業扶貧新局面。
網絡直播帶貨、創業孵化指導、職業技能培訓、扶貧車間務工……9月14日上午,記者走進緊鄰安置點圓夢社區的廣南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看到這里一片繁忙景象。直播間里,網絡主播正在推銷廣南當地的特色農副產品,左右兩位學員在認真地學習觀摩。百姓創業服務站里,創業導師正與創業人員深入交流。該服務站由上海市靜安區人社局、中國寶武吳淞口創業園和文山州青年創業孵化示范(廣南)基地聯合運作,為有創業意愿的人制定個性化方案,從項目選擇、申報貸款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創業指導服務。文山州青年創業孵化示范(廣南)基地總經理羅琦告訴記者,2018年至今,該基地共孵化企業135家,帶動就業1300余人,其中有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自主創業。“很多創業者的項目并不是什么大項目,就是開一家酒吧,開一家民族特色服裝店,等等,但是這些創業事跡很能提升老百姓的士氣。”羅琦說。
陳文秀是圓夢社區一個扶貧車間的工人,今年27歲。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加工用在家用電器上的電子磁環。“這樣的磁環我每天能做400多個,一個掙一毛八,一天能掙七八十塊錢。”陳文秀說,“離家也近,從家出發,步行只需要十分鐘就能到上班的地方。”像陳文秀工作的扶貧車間在廣南還有很多。近年來,廣南充分發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的作用,創建了“扶貧養殖車間”“扶貧加工車間”等,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讓廣大貧困戶能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有盼頭。”陳文秀一邊加工電子磁環,一邊笑著說。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3日 03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