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10-10 15:10:10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備受社會各界關注。2017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推動我國邁入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行列,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一總目標。那么,五年來這一目標完成情況如何?這一時期教育領域的發展、改革體現出怎樣的趨勢和變化方向?記者專訪了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郅庭瑾。
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為高質量發展
記者:“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具體表現為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教育體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五方面。您覺得從總體而言這幾方面的目標達到了嗎?如何理解和評價教育事業的成就在“十三五”總體成就中的地位和作用?
郅庭瑾:我認為從整體而言,“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已經達到了。一是在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增加方面,我國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教育體系結構不斷健全,使得人民群眾在一生各個階段的教育需求都得到更好滿足。二是在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方面,伴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式也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教育事業發展更加重視內涵建設、注重質的提升。三是在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方面取得的進展十分明顯,例如教育精準扶貧通過扶志扶智,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偉大創舉。四是在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方面進展令人矚目,如“雙一流”建設對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校創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五是教育體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教育的結構體系方面,近五年來取得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相對于普通教育的類型教育地位,這對于進一步優化普職關系、完善教育結構體系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我國教育之所以在短短五年內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正是得益于我們堅持了教育優先發展。總的來看,增加教育機會、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拓展教育選擇、擴大教育開放,都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勞動教育成為“育新人”的重要舉措
記者:“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每一個從教者需要回答的問題。“十三五”規劃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并提出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塑造學生強健體魄等具體要求。在改革育人思路、方法和做法層面,這五年的突出成效是什么?
郅庭瑾:教育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傳授,更是一項培養人、塑造人的活動。“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歷來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前者是教育的目標,后者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十三五”以來,我國在改革育人的思路和方法、做法層面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五育”并不是一個新的提法,它很早就體現在黨的教育方針中。但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在實踐層面,由于應試教育等教育內部因素和社會風氣等教育外部因素的影響,現實中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本人,都更為重視“智育”。因此重申“五育”并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們更加重視勞動教育,這是我們在“育新人”上的一個重要舉措。當前,青少年排斥勞動、不珍惜勞動果實、不尊重一線勞動者的傾向還比較明顯地存在,這就更加凸顯了我們開展勞動教育、優化勞動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記者:“均衡”始終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十三五”規劃也提出,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您認為為解決教育資源分配和結構的失衡問題,這五年教育改革有哪些重點和亮點,體現了怎樣的改革、創新思路?
郅庭瑾: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現象,我認為可以簡單分為三類。一是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均衡,特別是農村教育發展相對不充分。對此,我國近年來通過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推動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等途徑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二是區域之間的教育不均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不充分。對此,“十三五”以來,我國加大了教育扶貧力度,對“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及其貧困人口進行幫扶,有力地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發展。三是教育體系結構內部不均衡,特別是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發展不充分。對此,“十三五”時期,我國持續深化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改革,中央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有力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改革發展。這些舉措,對教育發展更加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顯然大有助益。
優化“四個關系”,教育治理主體治理能力提升
記者: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教育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及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措施。近年來在理順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激發各方從教興教積極性,促進和維護教育公平方面推出了哪些改革舉措?
郅庭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激發各方面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的基本手段。首先,“十三五”期間我國已經啟動了教育領域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明確各級政府的教育支出責任,更好地實現責權匹配。其次,我們在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權責邊界進行厘定。再次,“十三五”時期還進一步密切了學校與市場、社會(社區)之間的關系,如通過改革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推動了產學融合,深化了校企合作,還通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進一步激發社會參與、支持教育發展的積極性。最后,還優化了學校內部治理體系,突出表現為完善以章程為統領的學校內部治理制度建設,擴大師生員工對學校治理的參與,推進學校內部治理法治化、民主化。教育治理體系的完善,帶來了教育治理主體治理能力的顯著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