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0-10-20 09:09:10
“‘十三五’時期,我國流通體系已初步形成主體多元、方式多樣、開放競爭的發展格局,對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和先導性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鄒蘊涵近日表示,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持續推進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可以更高效對接生產和消費,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
流通行業加速轉型
今年9月18日,杭州湖濱步行街舉行“全國示范步行街”揭牌儀式,步行街二期同步開街。100多家科技公司展示了以數字經濟賦能日常生活的創新成果,全國首條支付寶步行街、未來咖啡館、“醉杭州”5G公交、“5G湖上直播間”落地該街區。
從2018年起,全國在11座城市開展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數據顯示,2019年11條步行街累計改造商業體80多萬平方米,引進知名品牌900多個,11條步行街客流量超過9億人次,增長22.6%,營業額1251億元,增長17%。其中,重慶解放碑步行街2019年全年銷售額200億元,帶動其所在渝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0億元。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就是要從這個“小切口”入手,爭取做出一篇“大文章”。
零售業是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快創新發展,才能提高生產流通效率。“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通過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2019 年中國便利店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實現銷售額2556億元,與2015年的1181億元相比增長超過100%。門店數量也由2015年的9.1萬家增長到2019年的13.2萬家。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一鍵下單、倉庫備貨、運力調度配車,發貨后在途跟蹤、到貨簽收、支付結算……在哈爾濱傳化公路港倉庫內,一場短短3小時的直播就將60多萬元的品牌化妝品銷售一空。直播間外,所有訂單直接對接傳化倉儲管理信息系統生成物流運單,工作人員現場快速分揀、打包、裝車發貨,庫存消化周期達到最佳。
“十三五”期間,物流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速,高品質、專業化定制物流加快發展,物流、快遞企業為制造企業量身定做物流解決方案。
“物流的組織方式正在向供應鏈組織方式轉型升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物流企業通過向上游生產端、下游消費端逐漸延伸,形成由物流組織方式向供應鏈組織方式轉型升級。最大的變化就是由模塊化管理轉變為流程化管理。“過去模塊化管理,運輸是運輸,倉儲是倉儲,分揀是分揀,管理效率低,彼此之間的銜接不夠流暢。現在的物流協同性則明顯增強。”蔡進說。
社會物流成本是國民經濟發展質量的綜合體現,建設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有力舉措,不僅能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也是發展流通、保障消費、服務民生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期間,社會物流快速發展有目共睹。其中,建制村直接通郵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全國55.6萬個建制村實現了直接通郵,為電商配送服務延伸到村夯實了基礎。
大力推進農村電商配送網絡建設,總結推廣“村郵站+快遞超市+簡易金融”農村電商站點建設模式,全國累計建設“郵樂購”站點53萬個,郵樂網線上開設扶貧地方館729個,實現對國家級貧困縣的全覆蓋。
加快推進“快遞下鄉”工程,超過3萬個鄉鎮建有農村快遞網點,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96.6%,有效促進了農村快遞物流體系建設。
隨著快遞貨運量不斷增長,快遞業布局不斷優化,模式不斷創新。“快遞業運作效率明顯改善,快遞行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加速,相關設施和設備的信息化運作也有很大進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表示。
此外,我國積極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重點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積極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格局。2019年,郵政全行業收投農村快件(包裹)達145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7500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已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7萬億元,對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起到了積極作用。
新技術催生新業態
每到換季,各類商家都會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最近,北京地鐵的一則廣告吸引了乘客目光,一家傳統百貨企業推出線上APP,除了促銷優惠,還承諾快遞包郵到家。隨著越來越多實體商店開展數字化改造,很多傳統百貨、流通企業線上線下融合步伐加快。
“十三五”時期,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傳統商業改造,推廣先進流通經營與管理技術,發展現代流通,大中型商場90%以上都建立了銷售時點管理系統,50%以上大中型商場應用了條形碼技術,一大批流通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積極應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建設。
鄒蘊涵表示,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萬億元,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重快速提升。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新興前沿技術加快普及,流通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服務快速成長,有效帶動了產業鏈供應鏈升級、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和更新為流通體系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商品流通逐漸向虛擬化趨勢發展,無店鋪業態迅速壯大,實體商品流通和虛擬商品流通互補,避免了實體門店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流通規模,提高了流通效率。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表示,商貿流通是新業態、新模式成長最快、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商務部門大力促進流通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傳統流通創新轉型升級,為促進消費升級、保障市場供應、改善民生、助力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由8.1萬億元擴大到34.8萬億元,年均增長23.1%。網絡零售額由1.3萬億元擴大到10.6萬億元,年均增長34.9%。流通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
“一方面,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給傳統流通體系帶來了沖擊。同時,圍繞電子商務也在形成新的流通體系,比如電商物流、城市配送、快遞網點等模式。其中,電商物流已不僅局限在大中型城市,中小城市和農村也實現了電商物流覆蓋。”魏際剛表示,“十三五”期間,覆蓋全國的電商物流體系正在加快形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