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10-23 16:36:10
新華社海口10月23日電(記者凌廣志 陳子薇)清晨的海南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在海南長臂猿的“歌聲”中醒來。伴隨著跳躍飛騰的身影,一聲聲猿啼回蕩在林海,蒼莽浩瀚的熱帶雨林開始了新的一天。
海南長臂猿是這片雨林的“原住民”,由于人類活動干擾,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數量劇減。四十年前,海南長臂猿在海南島僅存兩群不足十只。
2003年開始,得益于政府機構、保護組織、學界專家和周邊村民的聯合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已經增長到了5群33只。
超萌可愛的雨林精靈
世界現存近20種長臂猿中,海南長臂猿數量最少、瀕危程度最高,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顏值”高,鳴叫聲最好聽,同時也比較與人親近,是讓人見了以后就會“愛”上的雨林精靈。
生活在中緬邊境的東部白眉長臂猿和天行長臂猿眼睛上方長著兩條分開的白眉,頭頂扁平,一張方臉顯得嚴肅認真;而海南長臂猿長著巴掌大的“瓜子臉”,頭頂一片黑毛像“戴”著黑帽,更顯精氣神十足。
海南長臂猿常年生活在800米至1200米的低海拔熱帶雨林中,是典型的熱帶樹棲靈長類,喜歡吃松軟多汁、果皮薄的漿果以及嫩葉,有時候也“偷”幾顆鳥蛋、吃些昆蟲嘗嘗鮮。
海南長臂猿海南省霸王嶺林業局的保護監測隊員們多年觀察發現,性成熟后的“雨林精靈”們都是自由戀愛的。大約每兩年生一胎。海南長臂猿媽媽孕育一個寶寶至少需要173天,猿寶寶出生后就一直“掛”在媽媽腰上,直到1歲半左右才離開母親獨立活動。
雨林“歌王”:天籟之音
早晨六七點鐘,一聲聲悠揚而富有節奏感的鳴啼喚醒了沉睡的熱帶雨林,一只雄性海南長臂猿騎坐在高大喬木的樹干上,單手扶枝、仰天長嘯,嘴巴有規律地張合,像小號手吹出一串清亮的音符。
高亢洪亮的獨唱持續了2到3分鐘,雌猿和其他成員開始加入合唱隊伍。成年雌猿發出短促激動、快速上升的震顫音,構成雨林的“二重奏”,讓人聯想到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的序曲,似小溪似瀑布,灑向晨霧籠罩中的雨林。
嘉道理中國保育的陳輩樂博士在2003年和海南長臂猿結緣,“這么多年來,我聽過很多種長臂猿鳴叫,海南長臂猿的叫聲最好聽。”
陳輩樂介紹說,組成家庭已久的猿群每日大概在清晨覓食前和上午覓食后各鳴叫一次,上午10點過后就很少叫了,但對于剛組建家庭的“新婚夫妻”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剛配對的雄猿鳴叫頻率很高,用獨具魅力的“歌聲”吸引雌性關注。
與人親近的“小朋友”
海南長臂猿不僅是雨林中的歌唱家,還是林子里的“雜技大師”和愿意與人親近的“小朋友”。
2011年從A群和B群分離出來的3只青年個體,在距離白沙縣青松鄉不遠的熱帶雨林中組建了第三個家庭群——C群,目前已經發展到10只,是五群中成員數量最多的第一大家庭。與其他幾群不同,C群更喜歡與人親近,目前拍攝到的畫面中多數是它們的身影,成為“C位出道”的明星群。
檢測隊員們為C群搭建了一座生態繩橋。據監測隊員觀測,長臂猿起初先試探性地走上一段,再退回來,隔幾天再往前多走一點兒。一段錄像顯示,三只長臂猿中兩只小猿拉著繩索前行,一只雌猿則雙腳踩在纜索上一路小跑過去,展示了“過硬”的技藝。如今這座生態廊橋已經成為C群頻繁使用的通道。
這群身手矯捷的“精靈”在樹上跑,樹下的監測隊員追著它們一路觀察。人被落在后面了,猿群中的“青年”便跑回來探著頭尋你。有興致的時候,看到監測隊員在樹下觀察,它們會拋耍樹枝,表演“雜技”。
監測隊員黃盧標笑稱:“B群我跟了很久,離得三五米比較近時,它們甚至會模仿我的動作,我對著它們撓頭,它們也學我撓頭,我學它們鳴叫,它們也會回應幾聲嘞。”
隊員王進強還遇到過被青年個體對著撒尿表示抗議的情況,隊員們也不生氣:“人被跟著拍了半天也會煩嘞,它們跟人一樣,玩累了就不想讓你跟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