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11-13 10:26:11
“雙十一”“買買買”之外還有社會命題待解
【光明時評】
從10月底到11月11日,各大電商平臺的“雙11”促銷活動成為年內最大的一輪購物狂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延滯了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也因此,今年的“雙11”促銷比往年更加引人關注。
“雙11”成為購物節的歷史已有12年,早已從一個普通的促銷概念轉變為一個固定的全民消費時間節點。從今年的數據來看,“雙11”成交額繼續呈現增長趨勢,這表明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背景下,中國社會消費潛力依然強勁。消費者錢花得多不多,是否愿意主動花,直接反映了民眾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也是民眾生活是否富足的直接體現。顯然,中國市場依舊廣闊,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源。
目前,中國正在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雙11”為代表的線上消費、數字經濟,體現了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強勁,內需勢能繼續擴大,市場的消費潛力仍舊是一片藍海,靜待深度挖掘。同時也得看到,“雙11”在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后,諸多問題開始顯現并引發社會擔憂。
綜合觀察,消費狂歡引發的消費者心理問題、數以億計的訂單所產生的包裝污染,以及電商平臺競爭產生的監管問題等,是隱藏在“雙11”背后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這也是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比方說,過度消費、消費主義等問題在今年仍舊突出?!拔部钊恕笔墙衲辍半p11”期間新產生的網絡熱詞,它表達了對付完定金并等待付尾款的消費者的一種調侃。這種調侃除了折射出越來越復雜的促銷規則和促銷陷阱外,更主要的還是反映了消費者對把控自身消費行為的擔憂。
畢竟,打折不等于不花錢,消費不能盲目。買需要的,買適合自己的,能禁得住優惠誘惑的適度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念。消費者在消費熱潮中保持清醒冷靜,一方面能夠避免因過度消費引發的其他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商家在宣傳促銷中少些套路、多些誠意。畢竟,經濟健康發展需要細水長流、穩步推進,消費者保持理智和克制,會與商業平臺的促銷策略互相調適和制約。當然,成熟的市場不能僅僅靠呼吁消費者理性,必須有適配的法治杠桿和監管工具,這個還需要監管部門繼續探索發力。
此外,由促銷狂歡帶來的環境污染治理也迫在眉睫。作為數字經濟的伴生品,快遞所產生的外包裝垃圾已是海量。雖然垃圾分類正在各個城市逐步推進,是有效解決環境污染的手段之一,但任何污染問題想要治本,就必須從源頭上著手。可以說,數字經濟拉動了物流企業的發展,但物流企業在受益的同時并未重視外包裝污染。享有紅利卻不盡義務,這顯然不利于企業長久發展??爝f外包裝污染,亟待建立權責對等的責任分配機制。
我們期待線上消費能夠更成規模、帶動更多內需,同時也希望這樣的消費活動能夠更好。事實上,現有輿論所關注的消費背后的社會問題,顯然不利于數字經濟長足進步。關注并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多方權益,其實也是為了數字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
(作者:珠定,系媒體評論員)
【編輯:蘇亦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