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夏新聞網
2020-11-23 16:53:11
10月的西吉好似江南的姑娘,云聚云散,時晴時雨。
從西吉縣城一路向東行駛,大約一小時就到了沙溝鄉。車行駛到半山梁時,嶄新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教學樓跳入眼簾。
進入學校,聽到老師們的心聲,感動著他們為大山里的孩子辛勤的付出。
陸巖:幫學生走出大山是我的目標
24歲的陸巖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主修歷史專業。2011年,他通過固原市教師崗位招聘考入沙溝中學任教。
“剛到學校時,這里的條件確實很艱苦,教室全是平房,吃水每天都有專人開著拖拉機到其他地方拉回來。”陸巖說,從2015年開始,全區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鄉村中小學校舍得到很大改觀,“從2015年到2019年,學校完成了從征地到建設的過程。今年4月,我們才搬進現在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
沙溝中學是一所全寄宿學校,老師和孩子們同吃同住。
陸巖組織學生參加拔河比賽。
為了提高學生的時間控制能力,學校制定了詳細的課程表,每個時間段學生們該干什么都有明確的安排。
“每天早晨5:30起,就有初三的孩子在學校上自習,不是背語文就是背英語,班主任也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了。”陸巖說,“因為山里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還比較單一,所以學校安排每天晚上9時收看新聞聯播,為了拓寬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多了解一點外面的世界。”
說起學生和家長這兩年的變化,陸巖說:“這兩年學生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五六年前,到了農忙的時候,班里就有家長給孩子請假,讓孩子回家幫著務農,但現在沒有這種現象了,反而是到了放學時間,很多家長都會到校門口等著接孩子回家。”
“山里的孩子淳樸,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逼’著老師要用十二分的努力來回報,這里的老師加班加點是常事。”陸巖說,“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所帶的學生考上了大學,讓他們‘飛’出大山,是我的終極目標。”
馬銀貴:愿做學生成才路上的基石
馬銀貴1987年畢業于固原師專,在小學任教5年。1992年在寧夏師范進修初中數學,1994年畢業到沙溝中學任教,如今已在沙溝中學執教26年,再有6年就要退休了。
“剛到這里任教時,只有三排平房,一排教室,一排宿舍,一排食堂。一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30個學生。”馬老師回憶著1994年的沙溝中學,不禁淚目:“學生們穿的衣服基本都有補丁,吃的就是干饃,學校有食堂,但很少有孩子吃得起。”
沙溝中學最缺數學老師,有經驗的馬銀貴被安排常年帶畢業班。說起教學秘籍,他微微一笑,“班里孩子的程度肯定不一樣,成績一般的孩子一定要把基礎打牢,學習好的孩子要攻難題,我要求他們有疑問必須來問。”
在馬銀貴的精心執教下,他所帶的班每年都有七成孩子考上高中。“還是孩子自己努力了。”馬銀貴說:“我只是學生們成才路上的基石。”
馬孝錄給獲獎學生頒發獎狀。
馬孝錄:堅守只為學生有學上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徹底拔掉窮根的最有效途徑,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馬孝錄向我們講述他對教育的認識。
馬孝錄1998年開始從教,20多年來一直在鄉村,從教師到校長,他越來越覺得身上的擔子重。截至目前,沙溝中學學校共有學生540名,全部住校,每天的學生安全一直是馬校長最關心的事,沒有行政工作的時候,他經常在學校轉悠,下課看著學生,上課聽老師講課,發現問題立刻解決。
“2017年全區驗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時,學校的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提升。實現了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馬校長說,從2015年開始,學校的中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70%,高于西吉縣平均水平,這離不開每一位老師的付出。
“山里的孩子底子薄,又沒有其他途徑提高學習成績,只能依靠每一位任課老師的教導。”馬校長說:“我們的老師每天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時間長達17個小時,可以說,家長也沒有老師與孩子親了。”
說起堅守,馬校長說:“我就是要帶著沙溝中學的36位老師一起努力,讓山里的孩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如今硬件設施問題已解決,剩下的就看我們老師了。”(記者 樊玲 丁煒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