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2020-12-04 15:18:12
沉著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牢把握自身發展主動權,在實現中國夢“關鍵一程”的這5年中,新思想武裝頭腦、新理念全面播種、新戰略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更高水平開放擊楫勇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的浩蕩潮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矢志不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勇毅、求真務實的篤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治國理政的新境界、管黨治黨的新境界。
新的時代,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新的長征,風雨如磐,淬火成鋼。偉大斗爭與偉大開創,共同熔鑄于“十三五”非凡歷程的不易,推動了當代中國發展的闖關奪隘,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為中國道路開辟了令人信心倍增的光明前景。
(一)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世易時移,唯有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創業的那么一股子勁,不斷開拓創新,才是對事業最好的繼承、最大的發展。
回顧習近平總書記接過歷史接力棒的那個時刻,肩負著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對黨的偉大事業的責任,發出了“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宣言:“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深入基層考察調研,深入一線指導工作,從深圳蓮花山到安徽鳳陽小崗村,從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從太行深處訪貧問苦到北京中關村了解前沿科技,從云南洱海督促保持綠水青山到東北老工業基地考察國企改革……這是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的過程,也是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決策部署過程。在問題中把準社會脈搏,在破題中認識發展規律,雙腳的一步步丈量,推動了理論和實踐的一步步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成果,也由此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在開創中,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并不容易。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的基本理念。由此,也界定了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在開創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是決定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關鍵性因素。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的十九大明確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與制度自信之間的辯證關系。不斷推進治理體系的完善,才能給現代化進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正得以堅持和發展。
在開創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一鼓作氣,盡銳出戰,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人民至上,造福人民,補民生領域短板,強民生發展弱項,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成色、更可持續、更有保障。從收入分配改革到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從戶籍制度改革到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從健全基層社會治理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在開創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過去的5年,國際環境很不太平。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持續蔓延,侵蝕各國互信協作,沖擊國際規則秩序,拖累全球經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自身的大發展、持續發展,成為深刻影響國際政治經濟戰略格局的重要變量。5年中,以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為主線,以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支柱,中國通過給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提供解決方案,展現了大國智慧和擔當,也證明了中國是一個能夠與全球主要力量和諧相處的負責任大國,“朋友圈”越來越大,“伙伴網”越來越密,成為國際形勢演變中的正能量。
在開創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述,旗幟鮮明、鏗鏘有力。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5年中,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設不斷線,反“四風”、改作風,嚴規矩、強紀律,懲治腐敗不手軟、打虎拍蠅無禁區,修訂一系列黨內重要法規,扎牢制度治黨的鐵籠子……全面從嚴治黨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僅讓黨心振奮,更測出了人心向背。2020年7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發布的《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滿意度超過90%。
(二)
行進中的歷史,總會在某個節點駐足回望。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歷經坎坷波折甚至驚濤駭浪,仍然開創了鋪展壯麗畫卷的新時代,掌舵“中國號”巨輪之能,成為世界之問、時代之思。
掌舵之“能”,在于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堅定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當前,盡管增量風險與存量難題彼此交織,世紀災疫與百年變局相互疊加,人類正處于一段艱難時世,而在中國這本厚重的發展教科書上,一條最重要的方法論,就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準確把握世界潮流、時代大勢和中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并以此為基點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推進事業。
掌舵之“能”,在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寬廣視野。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看清這兩個大局及其相互作用的態勢,才能精準定位今日中國所處的歷史坐標與世界坐標,打開寬廣視野,以遠見見未見,看到內部發展與外部變化的疊加中蘊含的重大機遇與新的挑戰,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掌舵之“能”,在于統籌兼顧的政治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治國理政,從“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從五大發展理念到協調推進各項改革發展戰略,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到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都是系統觀念的鮮明體現。發展之廣闊宏大,唯有整體考量才能駕馭全局;改革之關聯耦合,唯有統籌協調才能協同推進。5年中,正是統籌起各領域、各層次、各階段的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全局與局部相配套、當前與未來相協調、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才最大程度聚合起發展正能量,激蕩起書寫歷史的磅礴偉力。
掌舵之“能”,在于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新時代的開創,也是一場深刻革命,需要敢闖敢試、敢破敢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這幾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分黨政機構整合重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場關系……真刀真槍,勇于“亮劍”,刀刃向內,敢于“斷腕”,真金白銀,多出“實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硬骨頭、攻克了突破口、凸顯了“含金量”。海外輿論評價:“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說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推進改革。”
(三)
過去5年,開拓創新、砥礪奮進,推動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
未來5年,是新發展階段的起步期,必須走好走穩走實,為此后1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奠好基、開好局。
這是正式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階段,我們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同時也毫無疑問,我們的面前,還有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危”與“機”同生共存。
世界經濟仍有諸多嚴峻的挑戰,“黑天鵝”“灰犀牛”不時出現,科技競爭更加激烈,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長期影響漸露端倪。但也正因如此,全球治理結構才面臨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進一步發生變化,我國通過積極參與國際體系變革、主動塑造外部環境的機會大大增加。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更加重視發展質量,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在補短板、強基礎和制度創新中釋放巨大的潛力活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機遇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但歷史從不會慷慨地把機遇恩賜給誰,也從沒有“一帆風順”“天上掉餡餅”的所謂機遇。機遇在順時謀勢聚勢、妥善應對危機中來,唯明察、進取、勇毅者得之。
幾十年來,我們的每一次戰略突破,幾乎都與化重大危機為發展機遇密切相關。成功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從此成為東亞經濟引擎;2001年打破困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此全面進入世界市場體系;2008年以后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沖擊,從此進入世界經濟核心部位??梢姡C之中確實蘊含機遇,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就能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這是一條成功的實踐經驗,同時表明,機遇其實也是歷史給予的一個重大考驗。
我們所面對的國內發展問題,必須在改革發展中解決;所面對的外部環境壓力,則是改良提升自己的最佳動力?;闄C、轉危為安的關鍵就在于“集中精力辦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
進取者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滯于既得的成就、陶醉于已有的榮光。
時勢在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里大有作為,時不我待。
歷史的時針,已經指向新的刻度。發展的前方,一切都是新的,等待著不斷開辟,等待著繼續創造?。ń洕請缶庉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