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0-12-14 08:06:12
有人叫趙宗合“全國勞模”,有人稱他“鋼鐵裁縫”,但這位中國一冶鋼構公司(以下簡稱一冶)焊工、高級技師說,自己最喜歡別人叫他“趙師傅”。
記者見到趙宗合時,他身著一身藍色工作服,在焊接操作間,指導學徒。看到記者,這位身高1.83米的東北大漢,顯得有些靦腆。
但習慣低調的趙宗合,最近卻“高調”了一次。第二屆“湖北工匠”表彰名單于近日公布,10名湖北高級技術工人獲此榮譽,趙宗合位列其中。
十年磨一劍,門外漢變專家
高中畢業后,趙宗合在老家的一個建筑材料廠當維修工。一次,單位從省城請來兩位焊接師傅進行技術指導,趙宗合連面罩都沒有,瞇著眼睛透過手指縫觀摩師傅們的一招一式,對技術十分著迷。
此時,一個電話改變了趙宗合的人生軌跡。
彼時是1999年,趙宗合姐姐的單位急缺焊工,正在招人。他隨即登上火車,趕往該公司所在地——武漢,他的焊工職業生涯由此開啟。
“焊接工作簡單,但簡單的操作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得細細琢磨。”趙宗合回憶道,焊接工作從入門到掌握,由掌握到熟練,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徹底領悟操作的要領。
“焊每一條焊縫,都有難度。”當學徒一段時間后,趙宗合和很多新員工一樣,焊接技術很一般。他想更進一步,但“要想干好技術活,沒有捷徑,只能下苦功”。
悟性高、肯吃苦,是老師傅們對趙宗合的評價。只要與高級技師同臺作業,趙宗合總會隨身帶個小本子,一邊留心學習操作技巧,一邊做好記錄,把難點、重點一一記下來,下班后再找來《焊接裝配工藝》《大西洋焊接材料》等書,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十年磨一劍。2008年,趙宗合首次參加全國性比賽并獲得獎項,由此門外漢逐漸蛻變成專家。
臨危受命,解焊材短缺之急
在焊工中,流行這么一句話:“看著都會,上手就廢!”可見,工業焊接技藝,掌握難度頗大。
“從防盜窗到航空飛機,都要用到焊接技術,操作對象不同,需要的技藝也不同。”趙宗合說,僅焊接外觀標準就有高低、寬窄之分,焊條也分酸性、堿性,焊機的電流、電壓參數設置也要根據焊接對象而變。若遇到特殊焊材,還需要一線人員反復試驗,才能完成操作。
為了更快提升員工焊接技藝,2015年12月,趙宗合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主要從事焊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研發與創新工作,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技術攻關,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每一次攻克施工難點,都是增強技藝的機會。”面對項目難題,趙宗合總是沖鋒在前,常常一個多月蹲守一線,帶隊攻關。
2018年,公司一個項目的進口焊材受到國外限制,而國產替代焊材一時間無法滿足焊接要求,工作只得暫停。
趙宗合臨危受命,到現場開展試驗,30余天不停更換焊接參數,及時與焊材生產廠家溝通,指導其先后產出兩批不同性能的焊材,最終造出一款符合技術要求的焊材。
多年來,趙宗合勞模創新工作室圍繞橋梁鋼結構、電力鋼結構、空間鋼結構、高層鋼結構、壓力容器五大主業,不斷進行自主創新,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
傳道授業,帶徒超300人
走進一冶的焊接培訓中心,數十個一米見方的焊接操作間,火花四射。如今,趙宗合的主要工作是在這里帶徒教學。他從2012年開始收徒,至今已有8年。
“過細點,過細點!”“這焊的是啥玩意兒?”這是趙宗合的教學口頭禪,他話不多,帶徒甚嚴。
“每一根焊條都承載著萬千責任。”趙宗合常對徒弟們講,他們的焊接作品將來是要組成大橋、高壓氣罐或重點工程,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一點馬虎就可能釀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細節,細節,細節!”趙宗合說,自己講不出太多大道理,就是根據工作實際,提醒大家從細節做起。
至今,趙宗合帶徒已超300人,他們遍布全國,有的已成單位技術骨干。朱桐跟隨趙宗合學藝4年,是公司車間電焊班組長,剛剛取得湖北省第八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焊工組第一名的成績。
“認真、專注,耐得住寂寞。”趙宗合說,焊接工作辛苦乏味,年輕人從業熱情不高。目前,世界超7成的鋼材通過焊接完成,用工缺口巨大。
“焊工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的優劣。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焊接行業大有可為。”趙宗合呼吁道。
吳 巖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常 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