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21-02-09 05:52:02
原標題:媒體:不應要求被家暴者是“完美受害人”
來源:工人日報
不應要求被家暴者是“完美受害人”
上個周末,前媒體人馬金瑜實名發布文章,稱其在婚姻中長期遭受丈夫家暴,因不堪忍受,選擇帶著3個孩子從家庭中逃離。文章很快在社交平臺“刷屏”,引起外界關注。
馬金瑜此前為人所知的,是她的“神仙愛情故事”——在一次赴青海的采訪中,她認識了蜂農扎西(本名謝德成),兩人在47天后閃婚,馬金瑜為此辭去大城市中主流媒體的工作,遠赴青藏高原,與謝德成一起收購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網店銷售。
此番有關家暴的事情傳開后,兩位當事人各執一詞。謝德成表示家暴“是沒有的事”,并稱馬金瑜曾家暴他。2月7日,馬金瑜再次發聲,說自己鼓足勇氣曝光,只是為了重新爬起來。目前,青海省貴德縣相關部門已就此事展開調查。
曾經的“神仙愛情”結局并不美好,讓“家暴”這一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以來,此前一度被認為是“家務事”的家暴終于有了明確的法律規范,但有個怪現象似乎一直存在,即家庭中的暴力行為,往往會存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后才會被公之于眾。而這種“公開”,有的是因被施暴者終于鼓起勇氣,比如2019年底美妝博主宇芽自述被當時的男友持續家暴半年多;有的是被施暴者的極端反抗引來輿論關注,比如河南那位不堪暴力從二樓跳下的劉女士;還有的甚至要等到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被前夫燒死的網紅拉姆。
每當類似新聞出現,在同情和憤怒之外,總會有人怒其不爭,“為什么一開始被家暴時不逃脫”;還會有人指責受害人眼光不行。在馬金瑜文章發布后,“高知女性閃婚蜂農”的橋段更讓一些人覺得不可理解。
讓被施暴者甘愿長期忍受凌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施暴者的威脅,數次受虐后心理上的無助,最初的求助對象未能給予及時支持……當法律已在為被凌虐者搭建庇護所時,社會的觀念、意識更應努力幫助這一群體發聲,而非堵上她們的嘴。相應地,當家暴發生時,人們更應多去關注“為什么那個人會施暴”,而非“為什么被施暴的是你”。
從這個意義上看,反家暴更是一場觀念的戰爭,當人們有意無意地只愿意接受“完美受害者”時,那些想要從家暴泥濘中掙脫出來的人會發現,外面照樣有無數的困難在等著自己。
網紅博主宇芽和此前遭受家暴的個別女演員,都算是有發聲渠道的人,即便如此,說出真相前她們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掙扎。由此可以想象,那些被施暴的“素人”女性在社會中處于何等弱勢的位置——如果不是那段“跳樓視頻”引發全網關注,劉女士能像現在這樣離婚、獲得孩子撫養權,有力量將前夫告上法庭嗎?
如何選擇戀愛、結婚對象,婚后選擇怎樣的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些絕不應成為家暴行為的理由和借口。曾采訪過家暴話題的一位央視女記者曾說,“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后,在這里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痹诜砷L出牙齒后,要讓被家暴者不再沉默,還需要更包容的社會觀念和更強大的輿論力量為她們撐腰。
羅筱曉
羅筱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