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2021-02-24 15:29:02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這飽含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摯情感。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立場,這樣的理念和立場不是憑空而來的,除了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外,還有著深厚長遠的歷史淵源,是扎根于中華大地上的文明傳承之花,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治國之果,與中華文明史上歷代先賢所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一脈相承,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汲取、發展和超越。
《尚書·蔡仲之命》說:“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上天不親近誰,只輔佑有賢德的人。老百姓心中沒有常主,只歸向惠愛的君主。《尚書·五子之歌》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大禹有訓示,對待百姓庶民,只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孔子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者,他提出了“仁”的學說,這個“仁”學就是以人為本,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理論基石。后來孟子更進一步把民本思想發展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學說,這對后世的統治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所謂的盛世都是民本思想得到比較好實施的時代,比如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等。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就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毛澤東同志指出, “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風雨兼程、訪貧問苦,模范踐行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和中國古代傳統的民本思想有著根本區別。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中,人民始終是君主的人民,是被統治的對象,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了唯物史觀和黨的群眾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立場,是真正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切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堅定追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