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3-28 10:39:03
原標題:7%!未來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有了“底線”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 題:7%!未來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有了“底線”
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席元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經費的支撐。“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投入的重要構成,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標,也是觀察和分析科技發展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專家指出,年均增長7%以上,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年均實際增速要高于7%;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以及進一步加大投入的決心。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44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4%。2020年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超過2.8萬億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同時,年均增長7%以上更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們要用更大力度去整合優化全社會科技資源。
“這一指標彰顯了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體現了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看來,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既與國家的重視有關,也是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到“三跑并存”階段的必然要求。下一步,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70多年來,我國在科技投入方面取得的進展令人矚目。但仍應清楚認識到,與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還需進一步提升。
從累計投入來看,1991年以來我國研發經費總投入與世界第一梯隊還有較大差距。科技投入有很強的循環累積效應,科技創新效果的顯現依賴于長期投入和持續積累。要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仍需大量科技投入的支撐。
與此同時,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結構不平衡等問題還有待解決。例如基礎研究經費來源單一問題,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比低于發達國家15%至20%的普遍水平;基礎研究高度依靠中央財政投入,地方、企業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
專家建議,應加快構建多元化投入體系,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的綜合設計,形成有機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引導風險投資、慈善捐贈、高校自有資金等投入研發活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造就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遠的時間,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為主線,中國還將打出更多創新的“組合拳”,科技的大投入必將迎來創新的大迸發,中國科技創新未來更可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