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4-06 16:37:04
中國人民大學有一座“家書博物館”。10多年來,上萬封充滿家國情懷的“紅色家書”從全國各地匯集至此。家書的主人,有知名將領,有普通士兵,也有各行各業的平凡人。在硝煙彌漫的戰場,許多家書一經寫下,或許就是絕筆……
“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斑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這是夏明翰烈士在犧牲前,忍著傷痛用牢房里的半截鉛筆給母親寫的一封家書,至今讀來仍讓人感佩不已。
夏明翰烈士資料照片
在寫給姐姐的信中,他這樣堅定表明信仰:
“我人生無遺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1928年3月,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刑場英勇就義,年僅28歲。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39歲的吉鴻昌同樣堅定而坦然。
“紅霞吾妻鑒: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1934年11月24日,北平陸軍監獄,這位抗日名將平靜地寫下家書,囑咐妻子胡紅霞“教養子女”,堅強活下去。之后,從容走上刑場,壯烈犧牲。
吉鴻昌烈士遺書照片
1943年8月,秋風習習,稻谷金黃。在江蘇省六合縣,為保衛農民秋收,新四軍連長、共產黨員程雄帶領戰士,與日寇英勇作戰,在槍林彈雨中爭奪陣地,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
犧牲前三個月,他在給父母的一封家書中寫道:
“親愛的雙親大人膝下:兒這次為了民族,為了階級,為了可愛的家鄉,為了骨肉相連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兒不得不來信辭別雙親大人,如果不能活著的話,雙親大人應保重玉體,撫育好弟妹……”
程雄烈士資料照片
出生于安徽貧苦農民家庭的程雄,在短暫一生中奔忙于抗日救亡前線,為國犧牲的無悔與忠孝不能兩全的矛盾掙扎在家書中清晰可見:
“現在兒就要離開大別山,走上最前線消滅敵人,保衛中華,望雙親不要悲傷掛念。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1946年4月25日,河南安陽,23歲的八路軍戰士馮庭楷,含淚給家鄉兩位兄長寫了一封長信,字里行間充滿對父母的惦念和不能盡孝的愧疚。
“樟、榕二兄:弟自事變(盧溝橋事變)后,毅然走出饑寒的家庭,參加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軍,將近九年光景……咱家的情景,我是想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貧苦的日子里熬煎著的苦命的雙親,及年邁的祖母……”
馮庭楷烈士家書
盡管思念刻骨,年輕的戰士依然反復陳述參軍的初衷,希望得到家人諒解。
“災難深重的中國少衣無食者,不僅咱一家,弟這幾年來正是為了自己,為了這饑寒的一群,奔波奮斗……為著自己及所有被壓迫者奔波奮斗。當然,個人和家鄉的小利益便無法顧及了。”
他還在信中勸說母親:
“媽媽,我們應擦干自己的眼淚。我萬一不幸為人民戰死,那也無須呼哭。你看,疆場上躺著的……哪一個不是他媽媽的愛兒?”
然而,此信寫后不到半年,馮庭楷便在山東巨野戰役中遭敵機轟炸犧牲,甚至沒能留下一張模糊的照片。如今,只能從家書中,窺見這位年輕戰士思念親人又無私無畏的英雄情懷。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一封封家書,就這樣讓我們窺見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民族英靈。一張張輕薄紙頁,就這樣讓鮮活的生命漸漸清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厚重信仰如何熔鑄于新中國的光輝偉業,銘刻于一代代國人心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