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4-19 17:17:04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梁瑜認為,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要切實完善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這一基礎性制度,在抓落實上下細功夫,努力把現有市場主體的數量基礎轉變為質量基礎,充分釋放其強大動能,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繼續行穩致遠。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它將以往“放管服”改革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從提升登記便利度、設立歇業制度、解決“注銷難”等六個方面,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和促進公平競爭提供法治保障。
市場主體有活力,中國經濟就有動力。近年來,伴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僅“十三五”期間,市場主體數量就新增6000多萬戶,這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嚴重沖擊之下,中國經濟逆勢增長、邁上新臺階,離不開上億市場主體的奮力突圍。
當下,“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查顯示,一季度,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雖達到去年同期以來最高值,但仍低于2019年四季度5.2個點,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那么,對中小企業應該怎么幫呢?關鍵是要找準痛點、堵點,通過改革創新、精準施策,徹底打通中小企業發展的“中梗阻”,營造讓企業家、創業者安心干事創業的發展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實際上,為了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策層面已給予鼎力支持。截至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今年已經召開了11次,其中至少9次部署了進一步支持和服務市場主體的相關工作,足見政府層面的重視程度。此次會議上通過的草案,及時將好經驗、好做法提煉總結并推而廣之,從制度層面護航市場主體“進退自如”,這對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比如,在精簡材料和環節方面,草案規定,登記機關能夠通過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獲取的相關信息,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供。這從制度上讓企業避免多次奔波往返于登記機關,更加便利企業的開辦和經營。
“進得來”,還要“退得出”。以往企業辦理注銷手續的平均期限是4個月,由于退出時間長、手續繁、材料多,不少企業選擇擱置注銷手續,形成了大量“僵尸企業”。這種情況有可能誤導市場決策,影響市場運轉效率。現在按簡易程序辦理注銷,將有助于提升市場主體的自我更新能力。
在全球尚未走出疫情影響的當下,設立歇業制度同樣意義重大。它能夠降低市場主體維持成本,讓暫時陷入困難的企業“喘口氣”,從而重整旗鼓,獲得新生。
市場主體進得來、退得出、活得好,才能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2020年末,我國市場主體總數已達1.4億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這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要切實完善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這一基礎性制度,在抓落實上下細功夫,努力把現有市場主體的數量基礎轉變為質量基礎,充分釋放其強大動能,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繼續行穩致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