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5-14 10:47:05
原標題:全球連線 | 這位開國元帥,在比利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14日電 “男也,雖不敢云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 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 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均能享安樂也。此男之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這是99年前一位遠在比利時勤工儉學的中國青年寫給四川老家的信。這名青年,就是日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的聶榮臻。
當時,懷揣“實業救國”夢想來到歐洲學習的聶榮臻,何以寫下如此豪言壯語?
新華社記者日前來到位于比利時南部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追訪偉人足跡,重溫第一代旅歐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4月20日在比利時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拍攝的中國學生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20世紀20年代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 實行“科學救國” “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
在這期間,約2000名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其中約十分之一轉到比利時學習,沙勒羅瓦勞動大學成為接收中國留學生較多的學校之一,聶榮臻也是這批留學生中的一員。
1922年聶榮臻同志在比利時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化學系學習時留影。新華社發
“五四運動”時期,聶榮臻因參加家鄉學生愛國運動,遭到抓捕。為避開眼前危險,學習西方先進科學,心懷“實業救國”大志的聶榮臻于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
1921年底,時年22歲的聶榮臻從法國輾轉來到比利時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就讀于化學專業。
始創于1903年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曾是歐洲著名的工業技術學校之一。該大學的辦學目的是讓工人受到盡可能多的教育。它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求學生進入車間學習實用技術。
在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里,聶榮臻閱讀化學專業書籍的同時,還借閱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ABC》等書籍,對共產主義有了初步認識。
4月20日在比利時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拍攝的中國學生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聶榮臻在回憶錄里寫道:從馬克思列寧的學說中,我開始認識到,要想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使四萬萬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勞工專政,實行社會主義。
在比利時留學一年多的時間里,聶榮臻深入思考中國前途命運,潛心研讀一大批共產主義理論書籍,并于1922年8月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稱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道路。
除了聶榮臻,還有何長工、劉伯堅等一批先進青年從這里走上共產主義道路。
4月20日拍攝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時至今日,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已是一所高等技術學校,但名字沒有改變。主校區幾幢外表斑駁的紅磚大樓見證了當年中國青年學生的留學生涯。
當年供中國留學生學習的圖書館、教學大樓、實習車間等依然保留。
4月20日拍攝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內部。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維利·普塞爾是研究中國留學生在勞動大學留學歷史的“權威人士”。這位在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工作了30多年的圖書管理員表示,學校保留了一些中國留學生的珍貴史料,一方面是學校有收藏資料的傳統,另一方面是他個人興趣使然。
普塞爾告訴記者,他為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在上世紀20年代能夠參與一批中國年輕人的培養感到驕傲,更高興地看到這些年輕人把自己在歐洲學到的知識用于發展中國、振興中國。
從沙勒羅瓦大學歸國的中國學生在1926年至1929年間曾在上海建立過一所“勞動大學”,雖然時間不長,卻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過作用。
“中國的發展道路要由中國人自己來選擇。”普塞爾說。
4月20日拍攝的沙勒羅瓦勞動大學圖書館。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沙勒羅瓦勞動大學的紅色印記承載著中國旅歐勤工儉學青年的寶貴歷史,對于今天的華僑華人來說,仍有啟迪。
歐洲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創會會長傅旭海表示:“中國共產黨成立于民族危亡之時,登上中國歷史舞臺便擔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努力,中國才有了今天的發展成就和國際地位。”
荷蘭華人青年聯合會會長董麗莉在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一個曾經的留學生,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我們都應當貢獻自己的力量,使祖(籍)國變得更加強大。”
策劃:陳贄 李生江
監制:李拯宇 馮俊揚 田帆
統籌:閆珺巖 唐霽
記者:潘革平 鄭煥松 李曉鵬
剪輯:馬姚姚(實習生)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